近日,中国作协副主席蒋子龙在沈阳师范大学演讲,阐述了对文学现状的一些看法:以前“文坛有坛,文学有门”,文学存在着一定的秩序和规范,但现在不管什么人都可以进入文学领域,使得文学无法保持门槛,秩序和规范也不存在了。(12月6日《辽宁日报》)
“文学秩序”和“文学规范”算是运用许久的熟词了,但以现在的眼光看,这样的概念早应被淘汰。是啊,文学究竟需要怎样的“秩序”和“规范”呢?是说作家要区分“正统与野道”,譬如只有科班出身或被作协一类组织承认和吸纳的才算真正的作家?是说文学作品要讲三六九等排出尊卑先后,譬如让“国家级作家”占据书籍或版面的重要位置,“省市级作家”次之,“无证经营”的只能“叨陪末座”?还是说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手法必须讲究“定式”,不可擅越雷池?
发表文学作品成为被少数人垄断的文化特权,是时代的局限使然。当下,教育的普及、网络的出现等打破了这种局面,让文学创作不再神秘,作家不再是一种殊荣,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即便,文学创作的“去门槛化”使得质量整体上有所下降,产生了很多泡沫,也完全不必为此忧心忡忡。文学和作家,都需要大浪淘沙式的自然选择,且“淘淘更健康”,无秩序、无规范才是文学的健康态。
文章合为时而作。就“中国文学希望何在”的设问,我与蒋子龙先生的看法有着根本的不同——我认为中国文学的希望,并不是那些圆熟、已然名利双收的职业作家所能或所愿承担的;恰恰相反,那些莽撞乃至稚拙的民间写作者,才更能体现出文学的生命力,令人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