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1月27日 地点:合肥火车站 贼患指数:★★★★★
脚蹬跑鞋,站台徘徊
如果问人流最杂乱、小偷聚集最多的地方是哪里,大家的第一反应,估计都是火车站、汽车站。由于来往人流密集,几乎各地的火车站和汽车站都少不了小偷的踪影。而由于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建在一起,合肥的火车站附近更成为了小偷们的“天堂”。调查的第三站,记者继续跟随老陈,赶到合肥市火车站实地“摸底”。
首先被老陈盯上的,是两个在火车站对面,301站台徘徊的两个身着运动服的年轻人。“你注意看,已经过去了很多辆公交车了,他们却不上车,始终就在站台徘徊,可能就是在等待下手的机会和目标。”紧接着,老陈又补充了一句:“注意到他们的鞋子没有,都是很轻便的运动跑步鞋,这也是为了逃离方便。”
制造拥堵,伺机出手
站台后面蹲守了半小时后,趁着一次人流高峰,这两个年轻人终于决定开始行动。只见两人很默契地分成了一前一后,前面的那一位先上了车,并堵在前门,装作询问司机,要去目的地,是不是乘坐这辆车,应该在哪里下车等问题。短时间内,在公交车的前门就形成了拥堵情况。而后面的同伴,则趁机在人群中慢慢接近目标。“不行,这样下去他们肯定要得手的。”老陈一边说,一边快步向小偷走去。
这时,车上的那名青年发现了老陈,并及时出声提醒了下面的同伴。而他的同伴瞬间领会了意图,直接停止了行动,双手插在兜里做无辜状。随后,两人一同上车离开。“没办法,抓小偷要人赃俱获,才有证据。”老陈垂头丧气地走了回来。“你看车上,他们两个都是站在靠门口的位置,如果要在车上行窃被发现,能够第一时间逃跑。”
偶遇“熟客”,小巷追踪
老陈在火车站附近又寻找了一会,却始终没有发现正在下手的小偷。“火车站人实在太多了,想辨别哪个是小偷,真的很难。”老陈解释说。就在这时,马路中迎面走来了几个年轻人,其中个头最高的一个,扫眼看到了老陈。只见他先是一愣,接着在同伴耳边耳语了几句,几个人立刻停下了脚步,紧张地盯着老陈。双方相持了5秒左右,高个头的年轻人笑了起来,并对老陈说道:“你在这里查吧!我到别的地方去偷,看你抓不抓得到我。”说完,几个年轻人飞奔着横穿马路,消失在了对面的一个巷子内。“这个贼以前被我抓过,还记得我,难怪反应这么大。”老陈说道。
记者和老陈来到了他们消失的地方,发现这个巷子里,也遍布着各式各样的小旅馆。“这也是他们的据点之一,很有名的,但可惜的是,始终没有证据能查处这个贼窝。”老陈说道。接着,记者拿出相机,将这个巷子拍了下来。就在这时,有6、7个中年男子凑了上来。“你手里拿的相机不错啊!能给我看看么?”“你是记者吧?来我们这采访什么?”边说着,几个人就向记者围了过来。就在这时,老陈一个箭步,挡在了这群人和记者的中间,并且狠狠瞪了他们一眼。看到老陈,几个中年男子立刻识趣地散开了。“这些人很精明,一看我比较壮,又是平头,多少猜出我是干嘛的了,所以不敢造次。”老陈解释道,随后带记者离开了火车站。
时间:11月29日 地点:合肥城隍庙 贼患指数:★★★★
结伴回窝,行事谨慎
调查的最后一站,老陈带记者来到了合肥城隍庙。老陈说,城隍庙的小偷技巧都很好,而且很有组织纪律性,一般难以被发现。这里的小偷不但偷路过的行人,还会盯上摆摊的商贩。一般他们分为两人一组,一人跟老板套近乎分散其注意力,而另一人则装作普通购物者,在蹲下来挑选的过程中,神不知鬼不觉地将物品放进自己的袖子中。
果然不出老陈所料,在城隍庙逛了一下午,也没有抓到有小偷现场作案的证据。“等到吃饭的点,他们会一起结伴回窝点,到时我们在车站等。”老陈说,这些小偷很谨慎,如果其中有人到了规定的时间没有回到窝点,通过手机又联系不上,他们就会判断这个小偷出了事,随即立即撤离该窝点,另觅他处。
统一着装,佩刀唬人
随后,记者和老陈赶到了城隍庙公交站,“蹲点”守望。下午5点左右,果然有一群人先后来到车站聚集。记者看到,他们分别从身上掏出了十几只手机、钱包等东西,旁若无人地清点着。清点完毕后,可能是感觉收获颇丰,几个人开始谈笑风生起来。就在这时,其中的一个人,又盯上了车站候车的一位上班族,快步贴上前去,记者看不到他有任何动作,瞬间就已经得手,并走回来向同伙们炫耀自己刚偷到的手机。而被偷的上班族,还没等记者上前提醒,就乘公交车离去了。
记者随即装作路过的行人,从这伙小偷旁边“经过”了一下。记者看到,这伙小偷,大多30岁左右,清一色的练功服和运动鞋。而在其中一个小偷的腰间,记者看到有类似匕首一样轮廓的突起。“我看到其中一个人带着刀。”记者向老陈报告了这一情况。“不用怕,小偷精着呢,他们带刀一般都是吓唬吓唬人,不敢轻易伤人的。”老陈解释说。“遇到小偷的时候千万不能怕,你要用自己的气势镇住他。如果你很紧张,不仅助长了小偷嚣张的气焰,而且会让小偷误以为你要动手,进而出手伤到你。”
防范热线,欢迎致电
“小偷主要聚集的点就是这几个。除此之外,还有专门在公交车上作案的‘车扒’,和专门在大商城‘拎包’的小偷,但是这些人一般很分散,不会轻易被看到。希望你的报道出来后,能给市民们提个醒,出门的时候多长个心眼。也督促督促有关部门,能加大对小偷的打击力度。”几天的采访调查结束了,到了临分别的时候,老陈还不忘对记者叮嘱道。
年关将至,近期,您家是否有发生过偷盗事件?您又有什么样的防盗高招呢?即日起,本报开通治安防范热线,0551-2620110。欢迎大家踊跃拨打电话,为防治偷盗、保护财物安全献计献策。记者 宁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