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东晋及其后的南北朝时期,安徽形成一些以世家大族为主的人物群,主要是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北)的两支桓氏人物。他们操纵东晋、南朝的政权,桓彝官至宣城太守,他的儿子桓温、桓冲都权倾当朝。桓温官至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废司马奕,改立简文帝。桓温的儿子桓玄也官至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桓宽官至梁州刺史、平北将军;桓伊官至江州刺史。
桓范:被诛三族的命运
谯国桓氏兴于东汉经学大师桓荣,又与曹魏皇族沛国曹氏是同乡。沛国曹氏的郡望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谯城区),与谯国桓氏的郡望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北,在魏朝时同属谯郡),所以,在正始年间,曹魏皇室与司马氏集团的惨烈斗争中,谯国桓氏因为君臣大义及同乡之谊,自然在支持曹魏皇室方面义不容辞。桓荣六世孙桓范更是以“乡里老宿”的身份为曹爽的重要谋臣,时时对曹爽兄弟加以规诫,并出谋划策。
无奈,面对老奸巨猾的司马懿,贵公子曹爽虽然对“乡里老宿”桓范十分尊重,但却更乐意听取邓飏、李胜、丁谧这些纨绔子弟的浮夸建议。可惜,曹魏皇室的长者何晏虽然看到了曹爽兄弟的昏庸,但也没能起到长辈该起到的作用,对曹爽兄弟加以督导,而是与小辈一起,得过且过,享乐的日子有一天过一天。于是,曹魏皇室的失败已是势所必然。
公元249年1月,司马懿集团趁曹爽兄弟拜谒魏明帝高平陵的机会,突然发动兵变,夺取了京都洛阳的军权。同时,司马懿又派人任命桓范为中领军(负责统帅禁军),希望以此收买桓范,留为己用。接到司马懿假太后之手的诏书后,桓范顿时步履蹒跚,满眼血丝,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
桓范建议曹爽兄弟要领兵与曾“西拒诸葛,北灭公孙”的司马懿作战,一听此话,曹爽兄弟个个噤若寒蝉,下不了决心。另一方面,司马懿又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哄骗曹爽兄弟,并口头许下只免官不判刑的空头支票。
曹爽兄弟左思右想,踟蹰了一个晚上,最终黎明时分,曹爽将佩剑扔在地上,“豁达”地说:“不做大官,我们兄弟也能富贵一生啊。”说完,便通知司马懿的说客许允、陈泰,表示愿意解职免官。
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桓范所料,曹爽等人解职回家没几天,司马懿便马上翻脸不认人,罗织罪名,将曹爽一党统统逮捕下狱。对于桓范,司马懿就以后来自首的司蕃的口供为由,以诬告他人谋反的重罪逮捕桓范全家。
当廷尉的捕快在宫中抓捕桓范的时候,早已预知结果的桓范,面色从容,主动举起双手,戴上枷具。一路上,捕快们小人得志,对着这位从前高高在上的桓大人又踢又打又催;桓范则全然不屑计较,只是开玩笑地对捕快说:“慢点啊,各位大人,我好歹也是义士啊!”
最后,司马氏集团以“阴谋造反,大逆不道”的罪名将曹爽、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和张当“八大名族”一并灭门。刑场上,谯国桓氏的子弟,个个神情自若,没有丢谯国桓氏儒学世家的门风。
桓彝:拼死守卫城池
为了挤入东晋上流社会,桓彝不得不改弦更张,暂时放弃了儒家教条,而附庸风雅成了一个风格出挑的玄学青年。裸奔、酗酒、奇装异服、披头散发等等时尚标志,开始成为桓彝生活的主题。桓彝的名气越来越大了,并最终成功地挤入名士团体“江左八达”,成了举世瞩目的大名士。
成为“江左八达”之一后,作为罪臣子弟的桓彝也顺利地走上了靠名气当大官的“终南捷径”。公元323年,很想有些作为的少年皇帝司马绍,因仰慕桓彝的高名,封桓彝为散骑常侍(三品),参与机密决策的讨论。当上高官后,桓彝这个曾放荡不羁的时尚青年,马上又改头换面,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小皇帝司马绍殚精竭虑,出谋划策。在平定王敦叛乱的密谋中,身为司马绍心腹谋士的桓彝,为朝廷拉来手握重兵的流民统帅郗鉴,为最终平叛立下大功。所以,王敦事定,桓彝因功封爵万宁县男。
公元327年,历阳内史苏峻、豫州刺史祖约联合叛乱。苏峻的部队大都是江北的流民武装,久经沙场,训练有素,手下又有韩晃这样力大无穷、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的猛将,所以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在敌强我弱,屡战屡败的无奈下,许多东晋的地方军政长官为了活命纷纷遣使投降苏峻。负责把守宣城的桓彝也受到了属下裨惠的献策,裨惠说:“苏峻的部队乃是虎狼之师,他手下的韩晃更是当代关张。我们如果力守,一定守不住,还会白白陪上身家性命。所以,不如先假意投降,然后再找机会反正。”
桓彝听后,气呼呼地说:“我桓彝曾受先帝厚恩,在这社稷存亡的生死关头,我必定以死相报,怎么能忘恩负义对逆贼卑躬屈膝!今后,要是再有妄言降敌者,定斩不饶。”
在叛军杀到宣城城下时,早有准备的桓彝,下达了全城动员令,命所有7岁以上、60岁以下的男人统统站上城头,抵御敌军。这样,在桓彝的周密布防和全城军民的齐力抵抗下,宣城这座被名将韩晃包围得水泄不通的孤城,竟然奇迹般地坚守了一年之久。
可是,一年之后,粮草将尽,已经许多天没吃过一口干粮的士兵,不得不用刀割下死去战友的肉来果腹。面对此情此景,军民们普遍士气低落。桓彝手下的谋士江播联合了许多守城将士,秘密与韩晃取得了联系,在一日夜里,悄悄打开了城门,接应韩晃的大军入城。
由于宣城军民此时已经普遍厌战,所以韩晃军队入城后,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就占领了全城。那时,在睡梦中惊醒的桓彝,看到屋外火光四起,意识到大事不妙,但也没有披甲上马,组织抵抗,而是一丝不苟地穿上了朝服,然后在屋里悠然地弹起琴来。等到叛军冲入屋时,桓彝故意从琴下抽剑去刺,叛军士兵慌忙中出于自卫,一刀结果了他的性命。
桓冲:自动让位于他人
桓温死后,遗命儿子桓冲带领其众,于是朝廷任命桓冲为江州刺史、扬州刺史,当时前秦刚刚吞并了前燕、前凉,几乎统一了北方,又南下占领了东晋两淮地区和蜀地,形势十分危急,这时桓冲自让扬州刺史职位于谢安,奔赴长江中游的荆州在那里抵御准备溯江而下的前秦水军,最后在桓冲和谢安的齐心协力下,东晋最终在淝水打败了前秦,保住了地盘,并乘势北伐得到了大量的土地。桓冲虽然没有参与淝水之战,但是他带领的荆州兵抵御了前秦的水军,为东晋的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桓玄:野心篡位遭讨伐
桓玄是东晋名将大司马、南郡宣武公桓温之子,自幼为桓温所喜爱。
桓玄长大后,对自己的才能和门第颇为自负,总认为自己是英雄豪杰,然而由于其父桓温晚年有篡位的迹象,所以朝廷一直对他深怀戒心而不敢任用。到了23岁那年(391年),才被任命为太子洗马。几年后出京任义兴(今江苏宜兴)太守,但还是颇觉不得志,于是就弃官回到其封国南郡(今湖北江陵)。
元兴二年(403年)二月,桓玄再矫诏自任大将军;同年九月,更加授相国,封楚王,封地有十郡,并加九锡,准备篡位。十一月二十一日(阳历为403年12月20日),东晋安帝献上国玺,禅位于桓玄。十二月三日(阳历为404年1月1日),桓玄正式称帝,国号楚,改元永始。桓楚永始二年(404年)二月,以北府旧将刘裕为首的数位将领,起兵讨伐桓玄。五月,桓玄欲乘船逃往汉中(今陕西汉中),在江陵附近,与益州军队相遇,益州将领冯迁跳上桓玄坐船,抽刀向前,桓玄拔下头上玉饰递给冯迁,说:“你是什么人,竟敢杀天子?”冯迁说:“我这只是在杀天子之叛贼而已!”遂被杀。
桓伊:驰骋疆场的音乐才子
东晋军事家、音乐家,东晋前期名将桓宣族子、其父桓景曾任丹阳尹。桓伊喜欢音乐,为人谦逊,是魏晋名士不可多得的人才。
桓伊在驰骋疆场以外,还十分喜爱音乐,会作曲,善吹笛。除了吹笛子,桓伊也非常爱听别人唱歌,每当听到优美的歌声,他就会情不自禁地击节赞叹。当时的宰相谢安也十分喜爱音乐,两人见面时也经常谈论音乐。谢安见桓伊对音乐造诣很深,对音乐有如此痴迷,便说:“桓子野对音乐真是一往情深呀!”
据《世说新语》记载,王徽之进京时,泊舟于清溪侧,正值桓伊从岸上经过,二人素不相识,恰好船中有人认出他,王徽之即请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此时桓伊已是有地位的显贵人物,但仍然十分豁达大度,即刻下车 “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而两人却没有交谈过一句话。明代朱权《神奇秘谱》中辑有《梅花三弄》琴曲,曲前小序云:“桓伊出笛作《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
张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