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学鼎盛 文豪辈出
2010年1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唐、宋:文学鼎盛 文豪辈出

 

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学的鼎盛时期,文学大家辈出。而这一时期的江淮文人更是不甘平庸,涌现出新乐府运动的推动者张籍、宋诗开山鼻祖梅尧臣、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等大家。

张籍:看似寻常最奇绝

中唐诗坛崛起了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重写实、尚通俗。这类诗作继承了古乐府的形式,缘事而起,语言质朴口语化。在诗歌通俗化的过程中,张籍也是当时一位身体力行的诗人。

新乐府运动推动者

张籍生于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乐府诗古题和新题各占一半,都是反映当时民间疾苦。

张籍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他的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40岁前为早期,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逐渐安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诗。

桃花坞上故人情

和县老城西一公里的旧西北角,走进桃花坞,则岗峦蜿蜒,内有桃树数十株,得胜河水从桃花坞南侧缓缓流过,河上有一座小桥横跨南北,故名桃花桥。据说,中唐诗人张籍曾在此桃花坞建三间茅屋别墅,以作读书处。

张籍曾在此写下《桃坞》一诗:“春坞桃花发,多捋野客游。日西殊未散,看望酒缸头。”唐贞元十二年(796年)秋,诗人孟郊及第东归,曾路过汴州,向汴州节度推官韩愈介绍张籍诗文。孟郊深为张籍的才华所倾倒。不久,孟郊来到和州与张籍会面,两人同游桃花坞。张籍在自己别墅里以酒宴招待孟郊,并赋《赠孟郊》诗一首。孟郊回去以后,也回赠了一首诗,题为《寄张籍》。他在这首诗中说:“旧忧忽已远,新愁坐相凌。君其隐壮怀,我亦逃名称。”后来,桃花坞这地方成为后人游览的名胜景点,许多文人雅士在此留下诗篇。

诗痴吃诗美名扬

张籍作为新乐府运动的支持者,成就显著。新乐府运动的主将白居易称赞他:“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王建说:“君诗发大雅,正气加我肠”。宋代王安石称赞:“看似寻常最奇岖,成如容易却艰辛”。

张籍自小酷爱读书。传说,他年轻时家境贫穷,读书刻苦用功,虽已小有诗名,可还一个劲儿苦读,尤其爱读杜甫的诗。读后为了永记不忘,他就亲手抄录,背诵熟了,点火烧成灰烬,把诗灰冲水一饮而尽。有人以为他痴愣了,他却笑笑说:“平生敬老杜,还怕不入肚;吃了老杜诗,誓为百姓呼!”而张籍吃杜诗,就作为美谈传开了。朱玉婷

梅尧臣:宋诗开山鼻祖

在宣城城郊双山羊麓葬着一位世称“宛陵先生”的北宋著名诗人,他就是梅尧臣。梅尧臣有着“宋诗开山祖”之誉,大史学家司光云:“我得圣俞诗,胜有千金珠。”

梅尧臣生于农家,幼时家贫,酷爱读书,他12岁随叔父读书,16岁乡试未取之后,由于家庭无力供他继续攻读再考,就跟随叔父到河南洛阳谋得主簿(相当于现今的文书)一职,后又在孟县、桐城县连续担任主簿职务。在连任三县主簿之后例升知县,召试,赐进士出身,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有梅都官之称。

梅尧臣为官时用诗歌这一形式表达民间百姓的怨愤,人民自然崇敬他、爱戴他。他的一生虽然在仕途上极不得志,而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他怀着无限的悲愤、苦闷、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写出了大量激动人心的诗篇。在当时,他和苏舜钦齐名,在诗坛上声望很高,被称为“苏梅”,又和欧阳修是好朋友,都是诗歌革新运动的推动者,对宋诗发展起了巨大的影响。

梅尧臣诗词的最大成就是继承了长久以来不为人们重视的诗歌现实主义精神,在相当部分诗歌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悲惨生活,不少作品是从现实生活里汲取题材,概括了某些典型现象,揭示了当时社会某些本质问题。清人叶燮也说:“开宋诗一代之面目者始于梅尧臣、苏舜钦二人”。

而对于自己的家乡,梅尧臣也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跑遍了宣城的山川,写下了著名的《晚坐北轩望昭亭山》、《至广教因寻古石盎寺》等诗。而在江淮大地上也留下了梅尧臣不朽的诗篇,这些记行写景诗词,脍炙人口。朱玉婷

张孝祥:辛派词人先驱者

12世纪下半叶,词坛大家辈出,名作纷呈。而以辛弃疾为代表的“中兴”词人把词的创作推向了高潮。辛派词人远承苏轼而近学稼轩,而从东坡到稼轩之间的桥梁就是著名爱国词人安徽和县人——张孝祥。

张孝祥自幼资质过人,被视为天才儿童,《宋史》称他“读书一过目不忘”,《宣城张氏信谱传》说他“幼敏悟,书再阅成诵,文章俊逸,顷刻千言,出人意表”。公元1147年,张孝祥十六岁,通过了乡试,走出了迈向仕途的第一步。十八岁,张孝祥在建康从蔡清宇学,二十二岁时“再举冠里选” 。

张孝祥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在十几年的官场生涯中,张孝祥几番起落,终究没有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最后黯然离开官场时的心情是抑郁的,但是他为官期间,颇有治才,怀着“恻袒爱民之诚心”,政绩卓著。

张孝祥词、诗、书法俱佳,尤以词名世。他的诗文充满爱国爱乡之情,知州修三河,他曾撰写《三河记》碑文。虞允文于横江打败金主完颜亮,他写下《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兴隆二年(1164年)在建康留守席上,写下他的名作《六州歌头》倾吐出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张孝祥自幼读书过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言。而张孝祥当年高中状元时,他和秦桧之前还有一段恩怨。张孝祥十六岁考取举人,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他二十三岁时廷试第一(状元)。主考官原定秦桧的孙子秦埙为第一、张孝祥第二、曹冠第三。后高宗阅卷,发现张文“议论确正,词翰俱美,宜为第一”。故降秦为第三。秦桧怀恨在心,诬其父张祁为交结胡寅“谋大逆”而下狱。不久秦桧病死,高宗亲自过问此事,张祁获释。张亚琴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