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地球越来越像一个村庄,这是我们的切身体会,现在的确在互联网上实现了地球各地“村村通”的目标,哪里一有事,其他地方都能在第一时间知道情况,前提是有那么一批紧紧追踪事态发展的“闲人”,更多时候是记者组成的狗仔队。
即便如此,可我并不认为所有都实现了地球村的梦想。商品、信息、服务等等诚然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但有以下几种东西却是无法实现沟通无障碍的:
比如说对人情的看法。大都市更像个契约社会,什么事情都是先坐下来谈好,然后按照谈好的合同行事。先君子,后小人,没有人会认为你势利、不够朋友、不懂世故。可这在小县城里有时却行不通。倘若你提出婚前财产公证,那是对彼此感情的极大伤害,如果提出裸婚,那么就会被周围人所看不惯、甚至议论一辈子。在小县城办事情更多是一种情感上的,而非契约上的。
又如对利益的态度。大都市更能够遵守彼此利益的产权,如何分配利益,如何维护利益,都能讲求有利有理有节。而在小县城却不是如此。比如你在小县城租了一间房,租金谈好了,也签了协议,结果一个月下来,水电费、物业费、有线电视费加起来却超过了半个月的房租费。当你想去跟房东理论时,房东会对你大声说:要住就住,不住拉倒!当你想去跟供电局理论时,供电局会告诉你:单身公寓的电价采用商业电价是允许的,公用设施用电费摊进你的费用也是一种潜规则,实在无法管理!
再如对消费的态度。我们的上一辈确实是非常节俭的,不敢进饭店,不敢住宾馆,不敢打的,我们70年代的人也还好,大多能够量入为出,而现在10多岁20多岁的小县城年轻人消费的确存在问题。他们喜欢跟大都市相比,因不可能时常去杭州或上海逛商场,他们就把小县城里高档的消费场所当成了寻求寄托之所。你请她去高档的地方消费,她会喜笑颜开,你如果请她吃实惠的家常菜,她立马就会多云转阴。再看看对买房的态度吧,房价一直疯长,而买的人有增无减,一开盘就被抢购一空,日常生活中除了谈楼房,就是谈孩子,丝毫没有一点自身更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