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第一铁, 激荡拼搏的情怀
体验“大建设” 对合肥未来充满期待
下一篇4 2010年11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徽第一铁, 激荡拼搏的情怀
本报采编人员集体体验“大建设”,欢度第11个记者节
记者 刘甜甜/文 李超钰 王婧莹/图
记者采访“大建设”工地工人
 

“铁肩扛道义,妙笔著文章。”我们担当着责任与信仰,一路行走在新闻事业的前行大道上。在第11个记者节来临之际,本报全体采编人员集体感受合肥“大建设”,在 “安徽第一铁”——合肥市轨道交通一号线的施工现场,如火如荼的“大建设”激荡着每一个人追逐拼搏的灿烂梦想。

现场:触摸“安徽第一铁”

昨天上午的阳光格外明媚,刚刚在马鞍山路“南北高架一号线及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施工现场落脚的我们,就受到了合肥市建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总工程师李宏卓的热情迎接。

施工现场的工人们,一个个正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在他们的汗水滴落的每一寸土地上,有着“安徽第一铁”之称的“合肥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正在一点一点描绘着全景。“各位记者,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轨道交通一号线芜湖路车站的方位,大家脚下踩着的,就是未来的地铁站入口呢。”李宏卓笑着说。实地“触摸”着“安徽第一铁”坚实的骨架,眼看着梦想中的第一条地铁线初现雏形,这个“记者节”,注定将令所有人终身难忘!

深度:地下纵深22米

“你们看到前面那是什么了吗?瞧,被塔吊吊起来的挖掘机!怎么样,这样的场景,在别的工地上没有吧?”合肥市南北高架桥现场负责人任青龙笑着逗我们。顺着他的指引看过去,一个小型挖掘机正被一个巨大的塔吊慢慢从地下“抓”起来。

“这就是我们这个工地与其他工地最大的不同。你们知道吗,现在大家脚下踩的,是一个22米深的基坑,足足有5层地下室那么深,在合肥的建设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任青龙介绍道, “而之所以要挖这么深,就是因为周边建筑密集、地下管线密布复杂,不仅要给地铁站建设留好空间,还要充分考虑南北高架桥的施工与安全防护。”

首创:一桥飞架地铁

“记者们,你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地下二层的楼顶了。以后,地铁就在它下面飞驰,上面则是地下人行通道、售票厅等。”任青龙接着给我们描绘这里未来的景象。

“可是,南北高架又是怎么走的?就在地铁站的正上方吗?”记者又不明白了。

“没错,就是这样的!在国内其他有地铁的城市,高架桥横着从地铁站上面过的先例是有的,可是,垂直着在上面‘飞架’,完全重合的,据我了解,合肥是全国首创!”任青龙骄傲地告诉记者,经过北京和深圳两个设计院的反复论证和设计,南北高架一号线“飞架”在芜湖路地铁站正上方的建设方案,最终成为在全国轨道交通建设史上的“标杆”,施工难度之大、工期要求之紧,由此可想而知。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