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时期程颢、程颐的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一个是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乾隆三十八年被召为《四库全书》纂修官。音韵、文字、历算、地理无不精通,又进而阐明义理,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有所抨击,这就是徽州贤人朱熹和戴震。这是两个观念极其相反的人,但是他们的学说对后世的学术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戴震 高举批判理学大旗
安徽休宁的戴震视个体为真实、批判程朱理学的思想,被梁启超、胡适称为中国近代“科学界的先驱者”。他的祖先在唐朝曾做过大官,但曾祖,祖父和父亲都没有做过官,等到戴震的父亲戴弁继承家业时,家中已经十分清寒了。戴震虽然生在隆冬腊月,可他出生的那天竟雷声震天,所以他的父亲为他取名为震。戴震自幼聪敏,过目成诵,十岁日读书数千言不休。
某日读《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私塾老师说:“此何以知其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其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但戴震接着指出周朝离宋朝有两千年之遥,为什么朱子能知道这些事呢?问得老师无言以对,其师不禁赞叹“此非常儿也。”
戴震二十九岁始入学为秀才,到四十岁才乡试中举,以后六次入京会试不第。在当时以科举为正途出身,是普遍的社会心理,而未能入翰林院,对于众望所归、久负盛名的戴震无疑是一个实际矛盾。
是年,四库全书馆正总裁于敏中以纪昀、裘日修之言,向乾隆帝推荐戴震,特召入京为四库馆纂修官。五十三岁,戴震第六次会试又不第。由于其声望,奉乾隆帝命,与录取的贡士一同参加殿试,赐同进士出身,为翰林院庶吉士,仍从事四库全书的编纂。在四库馆中,戴震作出不少成绩。戴震在四库全书馆,利用藏书条件,凡是天文、算法、地理、文字声韵等各方面的书,均经其考订,精心研究、全力以赴,到五十五岁,乾隆42年(公元1777)夏殁于北京崇文门西范氏颖园,可以说是以身殉职。 朱玉婷
戴震纪念馆
戴震纪念馆位于黄山市屯溪区隆阜中街,原为清代民居建筑。1924年,适逢戴震诞生200周年,戴氏后裔献出此屋,建为“隆阜私立戴氏东原图书馆”。1957年交给国家管理。1983年修葺一新,正式命名为“戴震纪念馆”。
戴震墓
戴震墓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商山乡东北几山头。墓地面积40平方米,土冢。墓向朝北,地面封土堆高1.5米,墓前有其子嗣所立的青石碑一块,上有“隆阜戴氏,皇清特赐进士出身,敕授文林郎翰林院庶吉士,先考东原府君,先姚朱氏孺人合墓”等字样。1961年7月,列为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熹 半生被斥为“伪师”
历仕四朝为官
朱熹的父亲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后徙考亭。进士出身,历任著作郎、吏部郎等职。
出生于古徽州的朱熹受教于父,聪明过人。四岁时其父指天说:“这是天。”朱熹则问:“天上有何物?”其父大惊。他勤于思考,学习长进,八岁便能读懂《孝经》,在书题字自勉曰:“苦不如此,便不成人。”父亲去世时,朱熹14岁,遵父遗命,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19岁(公元1148年)时,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
形成独特的理学
建阳近邻有个南剑州,是道学最初在南方的传播中心,朱松十分热衷道学,与当地道学家交往甚密。这种环境对朱熹的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他早年出入佛、道。31岁正式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他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
1164年,金朝打压宋朝,隆兴协议之后,宋金关系暂时缓和下来,朱熹便一头钻进理学中去了。他在故里修起“寒泉精舍”,住此十余年,编写了大量的道学书籍,并从事讲学活动,生徒盈门。这一期间他对朝廷屡诏不应。
1178年朱熹东山再起,出任“知南康军”,在庐山唐代李渤隐居旧址,建立“白鹿洞书院”进行讲学,并制订一整套学规。这个“白鹿洞书院”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而其“学规”则成为各书院的楷模,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1181年朱熹在武夷山修建“武夷精舍”,广召门徒,传播理学。为了帮助人们学习儒家经典,他又于儒家经典中精心节选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刻印发行。这是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四书”影响深远,后来成为封建教育的教科书,使儒家思想成为全面控制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1193年朱熹又主持修复了四大书院之一的另一著名书院──岳麓书院。书院在南宋盛行,几乎取代官学,这种盛况是与朱熹的提倡直接有关的。
晚年以悲剧收场
朱熹的一生志在树立理学,他在官场上因品性耿直而得罪权臣,致使晚年落得一个悲剧的结局。
公元1181年8月浙东饥荒,朱熹由宰相王淮推荐任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到职后,微服下访,调查时弊和贪官污吏的劣迹,他不徇私情,牵连攻击了王淮等人。于是,王淮指使人上书抨击理学,斥其为“伪学”,朱熹被解职还乡。
几年后受当时南宋宰相赵汝愚推荐,当上焕章阁侍制兼侍讲,即皇帝的顾问和教师。刚即位不久的南宋宁宗全面肯定了理学,称朱为“儒宗”。朱熹为宁宗进讲《大学》,每逢双日早晚进讲,但他借此机会对朝政多有批评,终于使宁宗不满,加以干预朝政的罪名,被逐出朝廷。
庆元元年(1195年)朱熹在朝廷的支持者赵汝愚受韩侂胄排挤被罢相位,韩势盛极一时,发动了一场抨击“理学”的运动。一时理学威风扫地,被斥为“伪学”,朱熹被斥为“伪师”,学生被斥为“伪徒”。宁宗一改旧态,下诏命凡荐举为官,一律不取“伪学”之士。
庆元六年(1200年)三月初九,朱熹终于在建阳家里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一岁。临死前还在修改《大学诚意章》,可见他是如何矢志于树立自己的理学,然而生前终未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