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前500),名婴,字平仲,春秋齐国人。
在君臣关系上,他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观点,即君臣互补,取长补短,而非一味附和。他是一位无神论者,相信人民的力量,认为统治者应当亲民爱民,采用“民本”的思想治理国家。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但未被当时战火连连的大小国家所接受。因此他周游列国,招收弟子,形成了儒家学派。孔子的学术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的思想观点被后来的封建统治阶级所采纳,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墨子(前468-前376),名翟,春秋鲁国人。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最重要的政治主张是“兼爱”,但这种思想无法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在秦汉后便成为了绝学。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鲁国人。
在学术思想上,他作出了“心性论”的阐述,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论”,重视养心,保养自己的心性。
在政治上,他提出了“王道仁政”、“民重于君”的学说,主张用“仁义”的思想治理国家。后代人认为孟子发扬了儒家学派的思想观点,并被尊称为“亚圣”。
荀子(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赵国人。
荀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论者。
在伦理道德观念上,他的思想观点与孟子的“仁”不同,荀子更加注重“礼”的作用。主张“性恶论”。在政治思想上主张“礼治”与“法制”相结合,礼敬君子,法治小人。
韩非子(前280-前233),战国人。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学术思想继承了老子的“道”,但把道理解为事物发展的规律,发展了荀子的“性恶论”。在政治上,主张以法为主的“法术势”结合。
董仲舒(前176-前104),西汉人。
董仲舒向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思想观点,是儒家的“王道政治”和“仁政思想”。 朱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