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个体户的“飘移”样本
2010年10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看看长长的路,擦擦脚下的鞋
安徽个体户的“飘移”样本

记者 宛月琴 沈娟娟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方,每天,每个人的生活中,都能看到这样一群人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勤朴与技能换取未来的生活。岁月让他们有过一个共同的名字:个体户。

谁也无法预知多年以后发生的事情。多年前谢保华在合肥城隍庙摆地摊时,商晓波正在合肥南七附近卖包子,而张琳琳那时还是个孩子。如今,谢保华从城隍庙转战大市场,小作坊也变成了“毛巾总汇”,商晓波更是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钢结构基地的掌门人,而张琳琳的网店,在短短三年时间里,营业额从100万元飙升到3000万元……

从老城区“飘”到新栖息地

“合肥市土生土长的百万富翁,大部分从城隍庙起家”,合肥市工商局城隍庙分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个体工商户做大了,就搬到了安徽大市场和长江批发市场。

十几年前,谢保华就是一名在城隍庙摆地摊的小商贩,“每天守着自己的店面,只要赚点小钱,就能让我很满足。”谢保华笑称,那时候自己的眼光不是很长远,仅仅将脚步停留在“小打小敲”阶段。

当谢保华将店选择从市中心的城隍庙搬出来时,很多人觉得她“不聪明”,竟然选择将店扎根在当时还是“荒凉之地”的安徽大市场。“想要做大生意就必须将物流等一系列服务做到位,如果将店继续开在城隍庙,交通不便,很难有所发展。”谢保华看中的物流优势在安徽大市场“蓝图”里。事实证明,她的选择对了,从主城区搬出来并没有搬走她的回头客,而是让她更沉下心来做服务。

从3个人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在拥有20多名员工的毛巾总汇,谢保华尝到了选择的“甜头”。如今,她的毛巾店不仅营业额是以前的7、8倍,还顺利成为洁丽雅毛巾的合肥代理,这也意味着谢保华在“小”毛巾上走出了“品牌”的路子。

从蒸包子“飘”到建房子

十几年前的商晓波是合肥南七附近一家包子店的老板,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卖包子的个体户在几年时间里居然“变身”成为全国知名钢结构基地的掌门人。

“最早父母出钱,带了3500块钱,从老家购了一批货到安徽来卖”,浙江人商晓波第一次到安徽,推销的是当时他家乡嵊州盛产的琉璃瓦,结果亏了几百块钱。“我当时打算把本钱赚回来,再回浙江老家”,于是,商晓波不断地“扮演”着各种个体户的角色:卖领带、卖包子。

一天,在包子店里,商晓波无意间听到两位吃包子的客人在埋怨,“钢构建材太紧俏,很难买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电光石火般,一个念头在商晓波的脑海里划过,“当初我卖琉璃瓦时,对建材市场有过了解,知道钢结构刚刚开始兴起。”

从那时起,商晓波一边卖包子,一边留心和钢结构有关的东西。

这个对“钢构一点都不懂”的毛头小伙,倒腾起了钢构。不到十年时间,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建材厂,已经朝着中国最大钢结构生产基地铿锵前行。而商晓波对自己当年卖包子、当个体户的经历,始终难以忘怀,“那一段经历教会我,一切都是苦出来的。”而不失时机的“转型”,或许才是商晓波从蒸包子到建房子的根源。

从现实世界“飘”到网络时空

比起上面两位主人公,张琳琳的经历令人“诧异”。

2007年,张琳琳第二个硕士学位拿到手后,她考上了省城一家事业单位。而后,为了打发时间,以前常在网上购物的她在淘宝网上注册了一家名叫“羚羊早安”的网店,卖起了当年积压的一些围巾。她用心给每条围巾配上唯美文字说明,“我想让顾客看到一个完整的画面呈现,而不单单是一件商品。”

事业单位的工作虽然稳定清闲,但毕竟不是一个积累财富的好路子。考虑再三,张琳琳向单位递交了辞职信,做起了专职“掌柜”。如今她的下游有全国各地的实体店、淘宝上的小卖家,甚至一批“国际倒爷”。为日后拓展国际业务做准备,她还聘请了专门的外语翻译,为国外的顾客服务。

之后,短短三年里,张琳琳就让她的小店营业额从100万元飙升到3000万元。而仅仅是靠一条围巾,张琳琳成了“全球最佳精神网商”。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