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版·精品图书
走进“大阅读”时代
3上一篇 2010年10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走进“大阅读”时代

徐东平
 

阅读本来是不应该分大和小的,之所以称之为“大阅读”时代,是因为今天的阅读与传统的阅读相比,无论是方式和习惯,无论是主体还是客体的变化都比较大。                 

阅读样式的变迁

从历史上看,书籍载体形式的每一次变化,都极大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并进而带来阅读样式的变迁。我国一千年来的阅读史,就曾有着几次重要的阅读转型。印刷术没有推广之前,读书的主要形式是抄书,即进行刻本抄录。随着印刷术的普及,随着西学的引进和新式教育的普及,阅读不仅在内容上丰富,而且形式上也从强调高声朗读、熟读成诵,变为凝神默读、泛泛浏览了。接下来就是电视荧屏的普及,使更多的人热衷于在荧屏中阅读,赞许其信息传递快和图文并茂的生动方式。

确立阅读价值

在我看来,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各有所长,关键在于读什么,即我们所理解的读“书”,哪怕它是竹简帛书,还是电子读物。那么,何谓读“书”呢?我理解,读书的本质在于获取知识,滋养自我,进而转化为促进发展的能力。换句话说,读书总是要注重完整、深刻,更为有利于一个人的心性、思想、素质的修养。显然,那种仅沉湎于网络游戏,追逐着画面的刺激,停留于信息的知晓,缺乏品位和沉思的浏览,就很难说是在阅读了,可能只是算作消谴。所以,对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国民阅读率,我以为还有待于甄别,有待于理解。关键是要将阅读与自己的心灵体现结合起来,与独自的品位思考统一起来,确立自己的阅读价值,找准适合的阅读方式,特别是要把握当今阅读的特点和要求。

选书是关键

阅读主体由单一变为多元,选择性阅读越发明显,善选重于多读。可以说,选书难已成为读者的第一道门槛。

怎样选书,对读书人来说,需要把阅读兴趣与阅读目的统一起来,以阅读目的为要。阅读是要讲兴趣的,没有阅读兴趣,即便是在读,也难以入脑、入心。所以兴趣是前提,但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阅读兴趣,有人愿读文史类的、有人愿读经济类的,哪怕是同样类别的书,也有着不同的喜欢题材。但对阅读的指向来说,我以为至少可以把书分为不同的品位,如阳光的、灰色的、阴暗的。如果整天沉湎于阴暗的书,久而久之心灵也必然阴暗。所以,作为一个消费者,应时常思考自身的阅读目的,是求陶冶情操还是感官刺激,总是要作慎重选择的。一位热衷读经典的人就曾这样戏言,我如果不读它们,就会被别人笑话;我每天读了它们,就有资格笑话别人。我想这种炫耀式的阅读动因也是无可厚非的,至少他选择了健康的书。

快捷不是快餐

阅读方式由读书走向读屏,快捷性阅读变得时尚,快捷不能快餐。人们的阅读总要选择快捷,总在有限的时间里读更多的书,而网络的普及给这种快捷提供了方便和可能。那种快餐式“浅阅读”只会带来“浅思维”,并由此产生“浅决策”。在今天这种网络化的时代,快捷仅仅是手段,品位终究是目的,快捷绝不是快餐。古人讲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的读书要求,仍是今天所要倡导的。现在世界上许多网络发达的国家,也意识到了网络的负面,强调要回归传统式阅读,重找失落图书。

开放式阅读不可挡

阅读领域由单一拓为多面,互动性阅读逐步兴起,沉思更要体验。过去的读书主要是个人的偏隅一角的心灵品位,是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孤自独白。现在的阅读领域则大为拓展。从大的方面说,阅读社会、品味人生也是一种阅读,开放式的阅读已势不可挡。从具体形式而言,今天的阅读已不仅仅意味着开卷,阅读的概念变得更生动、更宽泛,互联网的在线学习,远程网面对面,听讲座,基层实地采风等不乏为新的学习形式。这种“大阅读”一改封闭的自我阅读,更注重在互动中碰撞出灵性的火花,达到思想的升华。汲他人营养为己所需,补天地灵气促素质提升,真正使自己成为一个社会所需的,比较全面发展的人。要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检验完善,用真经践行真功,用真功升华真经,在学习中推动工作,在工作中提升学习,真实感悟到阅读之妙、阅读之效。

阅读方法最重要

阅读旅程由一段变为一生,终身性阅读已成追求,方法重于知识。对读书来说,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工业经济时代,读十几年书,才能够用一辈子;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一辈子学习,否则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难怪著名电脑专家王选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我是一个过时的科学家》,因为他已有五年脱离第一线了。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天的文盲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如何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将纸阅读与数字化阅读统一起来,成为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整体,是一个新的课题,各人都有各人的体会。在我看来,当今阅读主要可考虑三条:一是快速阅读,二是链式学习,三是无功利品味。

抓好组织性阅读

阅读行为由个体转向群体,组织性阅读日渐凸显,抓好更要抓早。以往传统的理解,阅读总是个人的事,总是读书人自己的事,个体的阅不阅读,不妨别人、不妨社会,所以阅读主要是个体的自发式和松散型。现在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尤其是综合力的竞争较量,人们越来越感到素质的重要,进而深化了对阅读作用的理解。我理解,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民族的思想境界度就是阅读度,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就是阅读力。阅读不再是个人的事,它不仅关系着个人的成长,也关系着民族的兴亡和国力的强弱。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人、没有希望的民族。

如何组织,我觉得阅读养成是关键。阅读养成要抓早,这是多国研究形成的共识。来自德国的教育专家一项研究证明,如果一个人在13到15岁之前,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和对书有感情,那么一生中将难以从阅读中找到乐趣。现在国际上通常把阅读分为两个部分:9岁以前,是“学习阅读”的阶段;9岁以后,是“阅读学习”的阶段,即通过阅读来独立学习的阶段。多数研究者认为,如果在孩子3岁以前,家长还没有开始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就为时已晚了。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