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新型的军事院校,它和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以及俄罗斯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并称“四大军校”。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声名显赫的政治巨人和骁勇善战的军事将领,他们的传奇经历浓缩了一段历史。
半个世纪前,他们风华正茂;如今,他们都已成了耄耋老者。我们走近这些传奇老人,听他们讲述那些穿越枪林弹雨和时代沧桑的故事。
聆听一个时代的传奇故事
据省黄埔同学会机关负责同志介绍,“1987年3月,省黄埔同学会建会之初,全省有黄埔同学3000多人,大部分都参加过抗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员数量减少速度很快,现在全省仅有健在会员约360人,平均年龄超过88岁。”
“这些老人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一本书,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不过很可惜的是,不少老人他们的故事还没被世人知道,他们就已经去世了。”这一次寻访黄埔老人,我们有幸见到了很多还健在的黄埔老人,亲耳听他们讲了很多属于那个岁月的传奇故事,也见到了已经去世的黄埔老人的亲属,聆听发生在他们父辈身上的故事。
中国现代第一所新型军事学校
1924年,孙中山创办“陆军军官学校”,这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新型的军事学校,其校名先后被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陆军军官学校”等。因为该校初创原址在广州黄埔岛,故一般通称其为“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不少著名军事将领毕业于该校或在该校工作过,如周恩来、林彪、徐向前、聂荣臻、左权、陈庚等。中国国民党95%的将军都出自该校,并在抗日战争中成为培养抗日官兵的大本营,各期毕业生都一律开赴抗日前线参战。从这里走出的一大批人物对中国政局的影响长达半个多世纪,从北伐到抗日,到解放战争,黄埔师生都是国共双方历史的主角。
该校校址曾几经搬迁,在大陆分为广州、南京和成都时期外,各地还办了不少分校。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黄埔军校本部辗转迁至成都,后更名为“陆军军官学校”。1949年12月,成都解放,黄埔军校在大陆的一个时代也宣告终结。
发扬黄埔精神,促进祖国统一
1984年,本着“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的宗旨,在邓小平、徐向前、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倡议下,黄埔军校同学会在北京成立。
合肥的陶怡老人就是现任省黄埔同学会的会长。在本次采访中,陶老告诉我们,1987年,安徽省黄埔同学会成立,由在皖的黄埔同学组成,其前身为南京黄埔同学会安徽组。建会23年来,省黄埔同学会作为我省重要的涉台统战团体,为促进祖国统一、加强皖台交流、推动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