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7月1日起,我省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将近4个月过去了,员工拿到手的工资是否已超过“底线”?国家统计局安徽总队对马鞍山、滁州、合肥等地进行了专题调查。昨日,这份调查报告“新鲜出炉”。记者发现,我省企业对待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表情”不全相同,有的淡定,有的则略显紧张。
合肥、马鞍山“喊涨”嗓门大
从7月1日起,上调后的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可达720元,增幅近三成。不光是月最低工资,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也同时调整。
根据通知规定,此次最低工资标准增加额最高为160元,最低为110元,增长幅度25.9%~28.6%。其中,合肥和马鞍山调整幅度最大,其市区月最低工资标准都由过去的560元上调为720元。其他地区则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幅度在110元至140元之间。
此次上调月最低工资标准全省“统一行动”,“我们从安庆、合肥、马鞍山等地人力与社会保障局了解到,多数企业已落实了该制度,能高于最低工资标准按时足额向职工支付工资,部分企业将职工工资从原来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到目前的最低工资标准。”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最低工资标准的执行尚未造成企业经营出现困境,各地劳动保障监察支队也尚未接到关于最低工资标准制度方面的投诉。
企业面对上调“表情”不同
“今年3月,我们在政府尚未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下,已经给多数员工涨了工资,最高涨幅达到600元。”某大型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提高工资标准对周围的一些大企业而言,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事实上也是如此。对于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大企业淡定,中小企业紧张,这一切都是归根于经营成本。
在餐饮服务、商品零售、服装加工、卫生保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由于员工基数大,企业的生存压力将增大。不少中小型企业认为,提高工资标准虽然没有给生产经营造成影响,但是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关联的社会保障缴费基数从每年的1319元调整到1483元,增加了企业经营的压力。
打造更多“百年企业”
由于当前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力量不足,监察工作基数装备条件不高,还不能对所有用人单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情况进行实时监督,最低工资标准监管难以全覆盖,势必出现政策执行的“盲点”乃至“盲区”。
据了解,目前还有一部分民营中小企业没有设立工会组织,有相当一部分用工单位工资发放随意性较大。
“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较多,一旦遭遇重大事故或不可抗力因素,企业将面临很大的生存风险。”调查总队相关人员建议,可以建立企业困难救助机制,帮助企业在遇到重大危机问题时渡过难关,从而打造更多的“百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