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镇,因为一个人,从此名扬天下。
那个镇,名乌江;那个人,名项羽。
两千年前,一场楚汉之争的结束,仅是项羽在乌江边“不肯过江东”、 “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而他的英姿,在末路下的仓皇中,终究随着那一剑拔出而灰飞烟灭。想来,不由对项羽人生的终点站,多了些心伤之酸。
前往和县霸王祠,是重温项羽败退之路的最后一站。到达时已是下午的五点,周围安静一片,游客三两不成群。夕阳黄昏下,站在祠堂大门前,脑海里已想象出面对众多追兵,一代枭雄手握宝剑的从容和淡定。从大门楼到霸王祠有一条水泥甬道,两旁松柏苍翠,肃然挺立,同行人说它们犹如忠诚武士,为项羽守卫着岁月的更迭。风吹之处,掩映在树木丛中的旗杆上,上书篆体“项”字的黄色旌旗飘扬,让人感觉霸王真的没有走远。 张亚琴
99间半的传说
在和县乌江镇东南约一公里的凤凰山上,霸王祠兴建于此。
传说,项羽在这里很得民心,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而建的;也有一种说法是,项羽投江时有一股怨气,此后这段江面时常狂风大作,百姓为了过往船只的安全,修建此庙。
唐初,在此址上,建祠一座。公元762年,书法家李阳冰篆额曰:“西楚霸王灵祠”。从此,各朝各代都对祠堂进行了修葺与扩建。当地人说,辉煌时,祠堂里有正殿、青龙宫、行宫、水灵宫等共99间半。为什么是这个数字呢?传说,只有皇帝才可以建祠百间。而项羽虽功高业伟,但终究未能称帝,故少建半间。当时,殿内有项羽、虞姬、范增等人塑像,并有石狮、旱船、钟、鼎、碑等文物。唐宋诗人孟郊、杜牧、苏舜钦、陆游、王安石、李清照等均有题诗。
后来,屡遭兵燹,大部分建筑物被毁。清同治七年(1868),重塑霸王像。悬“拔山盖世”匾额,并有楹联曰“山襟水带,虎啸龙吟”。 1984年6月,重建享殿五间,面积188平方米。殿中塑立仿青铜霸王像一尊,高达2.66米。大门木柱上有著名书法家林散之书写的对联:“犹听叱喀之声外黄未坑能存孺念壮哉心鄙秦皇帝;忍见风云变色虞姬自刎专为报恩败已头抛吕马童”。门匾“霸王祠”三字为原国防部长张爱萍所题。
衣冠冢里葬血衣
传项羽自刎之后,当时就埋葬了项羽的“分裂之余”,即残骸和血衣,故称“衣冠冢”。规模虽小,但是神道和墓道都有,足见后人一直给予项羽享受着皇陵的待遇。
走出享殿,后面为项羽的衣冠冢,一条青砖石径神道直通墓台。在它的右侧有一条墓道,约有几十米之远,拱形的顶棚用特制的汉砖搭砌。而在墙壁上,还用水泥雕刻着项羽生平故事的图画。在墓道尽头的墓室里,摆放着一具棺椁,照明的光线昏暗且落寞着。
走出墓室,便是项羽的衣冠冢,青石垒砌的圆形坟墓,墓顶荒草丛生。神道两侧石人石兽旁立,四周仿汉白玉石栏陈旧,一方石碑上,镌刻“西楚霸王衣冠冢”古篆字体。
美其名曰为衣冠冢,其实埋葬的只有血衣碎甲。因为为了进爵封侯,汉兵将项羽身体扯碎,而面对以前的旧将,霸王“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慨然割颅相赠。
历史遗迹遍地布
在霸王祠周围,当年的遗迹至今仍保留不少。
祠外的山脚下,便是当年的驻马河,千年来直通长江。但现已淤积成一条浅浅的内河。河中有个一土墩,立有一块大石,上刻“系马桩”三个字,据说是项羽栓马之处。跨过小河,即是“二十一骑士坡”,是项羽卫士与汉军决一死战的地方。而山坡上的“乌江亭”是后人为纪念项羽而建的,它依然立于江边。在亭西附近树木丛中立着一块2米多高的“抛首石”,相传就是项羽自刎之处。“抛首石”西侧建有“三十一响”钟亭,亭内悬吊一口合金铜钟,上面铸刻项羽不朽功绩的铭文。
一瞬间,我仿佛听到项羽那雄浑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
阴陵遗址
阴陵与项羽的死密切相关。从当时情势判断和史籍证明,阴陵为山名,位于与东城接壤的历阳边陲。
项羽和灌婴的阴陵之战,保留在了定远当地的县志和民间传说中。如今的古阴陵遗址定远的阴陵山上,古战场的山石上还残留有刀枪的痕迹。民间流传,项羽被灌婴骑兵围困阴陵山,项羽人马为突围从山上几次冲锋,战争场面惨烈。
《定远县志》云:“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馍邪山南,周围二里,故址犹存……羽溃南山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至阴陵迷失 道即此。”
但有人对定远的阴陵遗址也提出了质疑。其一,定远县的馍邪山从未有“阴陵”之名。其二,项羽垓下直夜突围,平明汉军方觉,乃追之。说明项羽突围是成功的。以时间推论,直 夜至平明,时值隆冬,约有六小时之多,“日行千里”的乌骓,在只有追击没有堵截的情况下,早已飞渡淮河。按当时的情势判断,身经百战,具有战争实践经验的项羽,在渡淮后不会舍弃东城县境的平原捷径,偏离“南出”“向东”的预定路线,翻越山势峻拔、骑难驰驶的馍邪山(灌婴的“车骑”更难通过),而投向阴陵故城。
美人草与美人词
据传,项羽自阴陵南逃时身负姬首,悲痛万分,喑哑叱咤,怒发冲冠,左剑右戟,大显神威,马踏箭射,所向披靡。一日九战,血染战袍,虞姬首血与项羽伤血溶在一起,从北向南淌下七滩鲜血,后来长出七个小土包,后人称“七星照月伴美人”。恶战一场以后,项羽被迫退回山顶,他把二十七骑布成方阵,四队四向准备四面突围,为了不使爱姬首级落入敌手,项羽匆忙用剑挖出个小坑,割下袍襟,缠好姬首,边泣边埋。后来虞姬墓长成三角状的坟,墓上生长一种不知名的草,叶子对称出生,每茎两节,越长越高,叶子一出来就是红色,妖媚可爱,茎软叶长,无风自动,似美人翩翩起舞,煞是好看。当地传言,这是虞姬精诚所化,就给它起个美丽的名字,叫虞美人草。
美人草的传说,脍炙人口,乡民妇孺皆知。到了唐代,民间音乐家把它采用为朝廷教坊曲,成为可歌可舞的著名乐曲之一。以后南唐李后主被俘,夜里李煜辗转反侧,久不成眠,于是想起了悲愤哀婉的唐教坊曲《虞美人》,据此创作了一字一珠的血泪之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从此虞美人曲调随着著名的《虞美人》词流传至今。 朱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