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请多留个心眼
信息快读
双重好礼 “逸”路安心
公交出行,请留意这些信息
快递业“先签字,后验货”涉嫌违法
下一篇4 2010年10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求职谨防陷阱 5招预防诈骗
大学生求职请多留个心眼

记者 刘元媛
 

星报讯 进入10月,各种针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招聘会逐渐增多。记者从省城多所高校的就业信息网上看到,企业进校园的招聘会也都纷纷启动。另外,省城各中介机构针对高校应届毕业生举办的大型招聘会也都提上了日程。

求职渠道多多

记者昨日从省人才服务中心获悉,该中心正在制定计划带领企业进校园招聘。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为了给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中心将带领部分企业进入省城各高校现场招聘。近期,省人才服务中心的招聘计划将出炉,求职者可关注安徽省人才服务中心网站。

另外,省城各高校的就业信息网中也将实时公布进入校园招聘的企业名单。除了国内企业,众多知名外企也纷纷启动了“校招”计划。此外,毕业生们也可进行网络求职。

5招防招聘诈骗

合肥市人社局表示,10月既是求职旺季也是求职的“敏感期”。毕业生们在求职的同时,也要警惕各种诈骗行为,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为此,该局为毕业生们支了5招谨防求职被骗。

一、职介机构是否合法。合法的职业介绍机构应有《职业介绍许可证》、《营业执照》,且要求悬挂在其明显的位置。

二、职介行为是否合法。如提供虚假就业信息、扣押求职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或者向求职者收取押金等行为,也是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

三、职介机构的收费。各职介机构的“收费价目表”需张贴在显著位置。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提供服务不向劳动者收取费用,其他职业介绍机构提供职业介绍不成功的,也不会向劳动者收取费用。非法职业介绍机构收费没有标准,且费用较高,甚至有些收取费用后没有任何手续。

四、了解委托招聘单位的情况。向职业介绍机构了解委托招聘的用人单位有无企业《营业执照》、是否具备法人资格、经办人的身份证明是否合法、用人单位介绍信、及招工简章等相关手续是否完备。

五、注意收集证据。求职者要保存好职业介绍机构开具的收费凭证。被用人单位录用后,应当自录用之日起提出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以后一旦发生劳资纠纷,劳动监察执法部门将有据可依。

合肥市人社部门表示,若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招聘诈骗要及时维权。求职者可直接向该单位所在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举报投诉。合肥市人社局维权咨询电话:12333。如遇到诈骗金额较大或限制人身自由等情况时,可拨打110向公安部门报警。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