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高温、冰雹、台风考验了江淮
6.3亿中央专项资金助推“生态巢湖”
下一篇4 2010年10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省气候中心公布今年汛期6大灾害性气候事件
暴雨、高温、冰雹、台风考验了江淮

记者 祝亮
资料图片:高温
资料图片:暴雨导致洪灾
 

2010年的汛期已经结束。汛期,是一年中气象灾害频发的季节,今年汛期中,我省遭遇了哪些气象灾害?昨日,省气候中心对今年汛期气候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公布了6大灾害性气候事件。    

NO1 新世纪最强暴雨

汛期我省出现多次暴雨过程,其中以7月8~14日过程最强。综合来看,这次强降水过程具有强降雨区域集中、过程雨量大、降水强度强、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为1999年以来大别山区和沿江江南西部最强的一次暴雨过程,其中安庆和太湖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一位。

据省救灾办信息:截至7月23日12时,全省12个市65个县(市、区)受灾人口725.0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55.18亿元。

NO2 8年以来最强高温热浪

7月底至8月下旬(7月29日~8月24日),我省出现大范围晴热高温天气,其中7月29日~8月5日、8月8~15日以及8月18~22日出现三段最强高温时段。

全省平均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为16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1天,为1967年以来同期最多的一年。连续高温日数沿江至江南中部及绩溪、旌德、宁国一带9~18天,其中芜湖持续长达18天,较为罕见。

综合分析表明,此次高温天气过程具有出现晚、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强等特点。总体来看,今年高温过程为2000年以来第二强,仅次于2003年。

NO3 雷雨大风和冰雹频发

从5月起至8月底,我省雷雨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频发,造成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其中,7月17和19日,沿淮淮北地区遭强对流天气袭击,据民政部门统计,砀山等9个县区共计受灾人口44.11万人,死亡2人,倒塌房屋2260间,直接经济损失5.81亿元。

8月14~15日,沿淮及淮河以南部分地区出现大风,导致合肥机场多趟航班无法降落,近400名旅客的行程受影响;合武铁路多趟动车因雷击故障,造成晚点。

NO4 “狮子山”、“莫兰蒂”来袭

9月上旬第6号台风“狮子山”和第10号强热带风暴“莫兰蒂”相继影响我省,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受“狮子山”外围云系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我省出现大范围强降雨。据省救灾办信息:江淮之间有12个县区的部分乡镇发生暴雨洪涝灾害。截至6日17时,受灾人口55.21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74亿元。

受“莫兰蒂”外围云系及冷空气共同影响,10~11日合肥以南至江南中北部出现降水,不过,此次台风的影响范围及程度均远远不及“狮子山”。

NO5 冷空气来得早,低温连阴雨

9月21~28日,淮河以南出现连阴雨天气,全省平均累计降水量39.6毫米,较常年同期异常偏多1倍以上,为1982年以来同期第三多,仅次于2000年(68.8毫米)和1990年(43.6毫米),全省有21个市县降水排在历史同期前五位,主要分布在江淮之间西北部及江南中南部。连阴雨期间的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0.9℃,为1989年以来同期第二低值,仅高于1997年。由于正值秋收秋种的关键期,低温阴雨天气不利于已成熟作物的适时收割,也不利于双晚的灌浆,还造成棉花烂桃及花铃脱落,影响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NO6 8月中下旬淮北出现干旱

受8月上中旬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影响,我省淮北中北部土壤失墒较重、含水率下降,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宿州市、淮北市、亳州市、阜阳市旱情较为严重。截至8月24日,全省受旱面积达435万亩,其中宿州市受旱面积超过200万亩。24日至8月末,淮北出现明显的降水过程,前期旱情得到基本解除。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