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的孩子,从上高一起,就开始考试焦虑,最后不愿意上学……昨天是第19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根据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对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的调查发现,初中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约占34.3%,而在该院心理咨询科心理咨询的人群中,青少年大概占了30%以上。
案例1:16岁孩子竟然得了抑郁症
定远县的小亮(化名),今年16岁。前年,以当地第三名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第一次摸底考试,由于生病,小亮的成绩不太理想。小亮一下子受不了了,说太丢人,闹着要转学。第二次考试,小亮竟偷偷地弃考,班主任得知后,批评了他。小亮竟然不愿意上学了。最终,只好办理休学手续。
休学在家的小亮,越来越沉默,每天就躺在床上睡觉,有时还大喊大叫。经医院诊断,小亮已经是中度抑郁。医生告诉记者,小亮的情况属于典型的压力过大造成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无法沟通,造成他的抑郁发生。
案例2:小女孩被父亲打成强迫症
思思(化名)个漂亮的女孩子,今年16岁,刚刚上高一,现在却不得不休学住院治疗强迫症。思思一直被父亲寄予厚望,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上了初中后,有一次考试中思思考砸了。拿到成绩单的那天,父亲正好喝酒了,盛怒之下把思思暴揍一顿。从此之后,思思的恐惧心理非常严重。
思思要求自己每天所有时间都必须思考和学习,与人交谈的话题也都与学习有关,就连走路、上厕所和洗澡的时间都不能浪费。但成绩却节节下降。最后,母亲带着孩子看医生,才知道患了强迫症。医生表示,体罚给思思造成了心理障碍。
案例3:6岁儿童竟然也患有抑郁症
6岁的丫丫(化名)上幼儿园大班,因为和小朋友打闹,被老师批评后,回家一直哭,不愿再上幼儿园。父母劝解、恐吓都没有用。而且,极度依附于母亲,害怕与其分离。遇有不如其愿时,马上烦躁不安,又吵又闹。
无奈,父母带着丫丫看心理医生。经诊断,确定丫丫是儿童抑郁。专家表示,一项调查显示,2%~8%的儿童患有抑郁症。由于七岁以下儿童的抑郁难以辨认,然而不可掉以轻心,若不加干预,可能会在以后或成人期衍化为抑郁障碍。
调查显示:超三成青少年有心理问题
昨天,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沈怡芳主任告诉记者,合肥市曾对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初中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约占34.3%,而在该院进行心理咨询的人群中,青少年大概占了30%以上。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考试焦虑,青春期性心理扭曲,自我失控,心理承受能力低,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等,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据介绍,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家庭、社会、学校,也包括他自己本身的生理条件、心理活动状态、性格特点等。由于现在社会竞争很激烈,家长们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是从小对孩子就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就出现了一到每年的中、高考前,很多孩子出现焦虑等问题。
专家建议:多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观点
专家告诉记者,孩子有两次心理反抗期,一次是在3-5岁,这时的孩子首次萌生自我意识;第二反抗期是在15岁前后,自我意识基本形成。在心理反抗期时,孩子会有怀疑、探究的想法,总想按大人说的反过来尝试。此时,家长不要强硬地去打击孩子,更不能打骂,应通过充分引导、讨论,让孩子把观察思考到的讲出来。
孩子如果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首要的一点就是应该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反常举动,并且要查找原因,再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同时,家长平时要以正确的激励为主,以适当的提醒作为辅助,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观点。如果孩子出现易冲动、对立师长、对网络或某种癖好成瘾、孤独自卑等严重的异常表现,须及早到心理医生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