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压厂、轴承厂、自行车厂……看到这一个个厂名,你的第一感觉便是它们都是“公交站点”。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合肥”脑海里闪过的却是高高的大红墙、结实的钢制顶梁、厚重的大铁门……这些元素指向一个统一的名称——老厂房。说起那些历经岁月沧桑的老厂房,我们需要把时间轴拨回到上世纪50年代,把地点定位到如今的合肥市望江西路周边。
述说人:合肥叉车厂退休工人姚明照
“老厂房是我们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般珍贵”
姚明照老人是叉车厂退休工人,1958年,16岁的他参加了老厂房的建设工作。当时的旧厂房和新建厂房相距几十里,每天他和工友步行1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用他的话说就是,“老厂房是我们一砖一瓦亲手建起来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般珍贵。”
1959年7、8月间,新厂房建成,厂里特地召开了万人大会来庆祝。宽敞的厂房里分布着轻工车间、锻工车间……各条生产线井然有序。“那时候,我们好像没有上下班的概念,一进厂房就埋头苦干。”姚老说,其实谁也不是铁打的,有时候靠着墙坐下来歇一下,很快就能睡着。”
“它被拆了,但是那段火红岁月将永远留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里”
说起那些在老厂房里“战斗”的日日夜夜,姚老印象最深的是墙上的小红旗。为了鼓舞生产热情,各班组之间经常有竞赛,获胜的班组都能得到小红旗。“一旦象征胜利和荣誉的小红旗悬挂在墙上,心里那股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可又要时时提醒,下次比赛可千万别丢了小红旗。”
历经51年风风雨雨,老厂房在外人看来已经有些“破破烂烂”,但在姚老心里,它还是如初建般美丽壮观,“如果哪一天,它被拆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但是它代表的那段火红岁月将永远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
述说人:原合肥化机厂老工人陈志主
50年时间过去了,当年的老厂房如今只剩下几堵高大的红墙
60多岁的陈志主老人是原化机厂的老工人,他亲眼见证了老厂房的修建过程。1959年,由于扩大生产需要,化机厂开始修建新厂房,将近1000多㎡大小的厂房1年不到时间便建成。“原先的旧厂房是很小的草房,现在看到那么大的厂房,我们心里别提多激动了!”
50年过去了,当年的老厂房如今只剩下几堵高大的红墙、结实的钢制顶梁,唯一能表明昔日辉煌的就是悬空放置的行车。“它用来传送较重的产品和设备。传送轨道下方有一个可容纳一人的小操作室,而当年在那里‘坐镇指挥’的大多是‘娘子军’。”
“站在遗留的老厂房里,仿佛又回到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岁月”
在阳光的照射下,老厂房顶梁处铺设的厚厚的木板泛着黑油油的亮光,您很难想象这些木板都是陈老和工友们手抬肩扛运回来的。“我们一群人步行到逍遥津,一人扛一根木头回厂里,来回得2个小时左右。”陈老清晰地记得,他们忙活了一天,厂里给每个人发了四个馒头做奖励。
看着原先的老厂房只剩下部分框架,老人心情复杂,“前几年拆老厂房时,我们几个老伙计看着看着眼泪就忍不住往下落,心里真不是滋味。”站在遗留的老厂房里,陈老说,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岁月,耳边回荡着的都是轰隆隆的机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