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十一五”减排任务
成功捕获臭氧损耗“元凶”
培育百家品牌“大腕”
图片新闻
一周揽金8000万
“市乒赛”淮南开战
合肥到杭州,只要3小时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10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省科学家在北极
成功捕获臭氧损耗“元凶”

司福祺 齐琼 记者 任金如
 

星报讯 据来自北极科考一线的消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研制的多轴被动差分吸收光谱仪(MAXDOAS)在北极连续运行3个月以来,已成功获取了极地大气成分BrO(氧化溴)、O3(臭氧)、NO2(二氧化氮)等实时监测数据,其中BrO(氧化溴)是造成极地臭氧损耗的关键性物种。

近年来,安光所环境光学中心与中科大孙立广教授课题组合作,分别于2008年、2009年先后参与第25次、26次南极中山站区及航线区域痕量气体(分析化学中的名称,即极少量的气体)的柱浓度变化(从地面到高空垂直柱中气体的总层厚变化)及廓线分布(描述风向、风速、温度、湿度诸气象要素或污染物浓度垂直分布的曲线或函数),并与卫星数据及其他类型监测仪器数据进行对比,为研究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区域生态响应提供科学资料,为预测未来全球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2010年7月,在“北极新奥尔松地区大气成分演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考察项目支持下,安光所刘文清研究员作为中国北极科考队成员到北极新奥尔松地区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科考工作,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新奥尔松地区Zeppelin站的大气观测平台安装了MAXDOAS仪器,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数据传输及监控。MAXDOAS作为光学监测仪器,能实时监测大气中NO2、O3、SO2等痕量气体的柱浓度变化及廓线分布。该仪器的成功应用,为研究极地大气成分演化、活性卤素氧化物对臭氧损耗机理提供数据支持。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