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的漂洋过海故事
2010年10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走过生命里的千山万水
安徽人的漂洋过海故事

记者 樊立慧
 

我们不知道最早划着扁舟,漂洋过海的那个安徽人是谁,更无法知道刚刚才出国的那个安徽人是谁。他们离开安徽,漂洋过海,走过了生命里的万水千山,他们的根,还是留在安徽,不时地流连忘返,写下了不少与安徽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61周年之际,我们也联系了一些散落在海外的那些安徽老乡们,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过去时的灿烂,更是进行时的精彩。

多少人在海外?

安徽人自古以来就有冒险精神,古徽商的种种故事,也写出了外人对于安徽人最早的成规模集体印象——徽商。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明嘉靖以后至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

漂洋过海的故事,早早就有了,而到了现在,与海外的交流一直在继续,更加精彩。

根据安徽省侨联给我们提供的不完全统计数据,皖籍华人华侨和港澳同胞约25万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意大利、瑞士等国,其中改革开放以来移居海外的新华人华侨约5万人,全省有归侨侨眷约50万人。

他们在做什么?

当然,具体的数字可能还是个谜。统计不到确切数字,安徽人在外的不少新闻却时时传回国内,科学家、官员、企业家、打工者、学生,每一个人,都活出自己的精彩。

记者在这一次的联系中,那些著名的安徽人最早映入记者的眼帘,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这位可能是最大牌的海外安徽人。他是安徽省合肥市人,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些年,他时常回国,对于他,我们并不陌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阜南走出去的朱健康,被称为世界的“神农”,领军世界植物抗逆学界,走在国际逆境分子研究最前沿,2010年4月27日,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还记得那位可爱的阿姨吴世珊吗?从合肥走出去的她有着传奇的故事,1945年,吴世珊与美国青年弗兰克·雷夫波尼在重庆举行了婚礼,成为轰动山城的一大新闻。1946年,吴世珊作为“战争新娘”随丈夫进入陌生的天地美国。如今,她时而往返,推介着安徽。

而新近出去的安徽人,在海外接受教育,也慢慢地选择落户在海外,感悟着国际化的进程,融入全球。

安徽人抱团闯荡海外

如今,在海外的、刚刚出国的安徽人,他们产生的中西方文化的碰撞,都是一出出精彩的戏剧。他们有的是科学家,在高精尖端领域有所斩获;有的是企业家,在各个行业辛勤打拼;有的是慈善家,早期累积的资本,让他们把爱心更多地撒播在祖国的土地上;还有不少是梦想家,带着自己的梦想,踏上异国的土地,抒写着自己的精彩人生。

古徽商抱团,目前在外的安徽人也正抱团发展。记者了解到,有不少“兄弟连”在海外活跃着。

作为阿根廷(蚌埠)宏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24岁的叶勇毅目前依然在美国一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叶勇毅的父亲叶志望在上世纪90年代初去阿根廷,从事小商品进出口贸易,1994年,叶勇毅和几位堂哥一起出国。

和叶勇毅父子一样,经常回来参加安徽活动的还有叶坚强、叶坚广兄弟俩,他们是叶勇毅的堂哥,分别是阿根廷(安徽)豪盛置业发展公司董事长、阿根廷(安徽)豪斯房地产有限公司理事。

“我们的根在安徽”

故事发生在2009年10月,天下安徽人回报桑梓活动在合肥召开,记者遇见了一位可爱的“老头”。他就是意大利阳光集团董事长曹阳的父亲、意大利罗马安徽同乡会创会会长曹高茂。

“我们的根还是在安徽,”老人第一句话就道出了乡情,他的祖籍在巢湖含山。

因为根在安徽,不少在海外奋斗的安徽人,还是不时回来,为家乡贡献出力量。

每年的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我们总是能够看见不少这些老乡的身影,他们不仅仅自己投资,还介绍了一批又一批的海外投资,选择在安徽落户。捐资助学、兴建道路、扶贫助残,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

老一辈的海外安徽人,觉得自己的根留在安徽,而在他们的教育下,不少“侨二代”也纷纷选择了回流。

像上面提到的阿根廷(蚌埠)宏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叶勇毅,他也是个“侨二代”,也在回流着,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国内。

当然,也有年轻的一代,随着新的出国潮流,到世界各地打拼,求学或者打工,都是带着一颗悸动的心,在异乡开始自己新的路程。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