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雄:“阳光驿站”缔造者
吴昕: 怀念合肥的日子
下一篇4 2010年9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张雄:“阳光驿站”缔造者

记者 祝亮 莫文华
 

他本是工科大学教师,却迷恋上了哲学;他在上海,首创了著名的“阳光驿站”;他将老家的徽文化带进了浦东新区的社区……他就是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的院长张雄。                   

工科老师去临校“偷”学哲学

20岁时,张雄考取了南京工学院(现为东南大学),成为该校动力系空气分离专业的一名学生,之后因成绩优异被留校任教。

工科出生的张雄为何后来会成为哲学教授呢?“在当了老师后,我越来越觉得工科的思维方式比较僵化,便尝试着去了解工程技术领域中的人学问题,于是开始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张雄对哲学的迷恋一发不可收拾,他在教学之余来到隔壁的南京大学旁听求学。从此,南大哲学系里多出了一位编外生,而这位编外生竟然是邻居大学的工学教师。

编外旁听生成了南大研究生

4年后,张雄修完了哲学系的主要课程,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报考了该校哲学系硕士研究生,被顺利录取。

南大哲学系著名教授李华钰在翻阅研究生入学答卷时,发现了一份答卷内容令人叫绝,他急忙跑到研究生院寻找这名新生。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份答卷的作者竟然就是当年那个在他课上旁听的学生张雄,遂欣然收其为弟子……张雄在南大旁听、读研的这一段故事在南大被传为佳话。

2002年,他通过公开选聘,击败对手成为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的院长。

著名“阳光驿站”的缔造者

非公经济在浦东新区这片土壤中得到蓬勃发展。但由此带来的流动党员、非公企业党员找不到组织等基层党建问题开始暴露出来。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当上上财大学文学院院长后的张雄开始将其作为课题进行研究。课题组经过研究探索决定在浦东新区建立一个社区党员服务中心进行试点。

这个社区党员服务中心该叫什么名字呢?有一次,课题组到一大会址参观,去的时候是阴天下雨,出来时已是阳光明媚。张雄突然联想到:阳光,光芒四射,代表着党的温暖。驿站,过去讲是一个歇脚的地方。因此,就将研究课题名字定为“阳光驿站”。

随后,张雄找到了上海市浦东新区梅园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宋占义进行协商,终于建起了第一家“阳光驿站”,轰动了全国,各地纷纷群起仿效。

把徽州牌坊“背”进了上海社区

如果说“阳光驿站”是张雄在上海滩做的最为轰动的一件事,那么建设文化社区就是他做的最为实在的一件事。

2005年前后,张雄和他的课题组来到上海浦东新区塘桥街道,从打造“硬件”、培育“软件”两个层面,充分发挥文化品牌的示范、凝聚、影响作用。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打造了塘桥社区书院,充分发挥社区图书馆、社区教育学校等功能馆室的作用,吸引众多的参与者。

“由于徽文化在明清时期对长三角地区的影响十分深远,我又是安徽人,所以我想到要把徽文化带到这边的社区中来。在建设塘桥社区书院的同时,我从歙县请来了石雕老艺人,让他们在书院门口建起了徽州牌坊,增添了书院的传统文化氛围。”

张 雄

安徽安庆人,1987年来到上海,现为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创业感言:

我庆幸选择了哲学。它在认识和界定中使我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的意识中合理化,从而为我提供心灵的慰藉。

点评 

国务院有特殊贡献的专家津贴享受者;上海市首届博士后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应用哲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港澳台经济研究会副会长……这些就是上海对张雄的评价,给张雄的荣誉。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