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三朝出将军”,每年白露以后,一些地方就开始“斗蛐蛐”的游戏,也被称为“秋兴”。而在安徽,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蟋蟀,身价却能与黄金相“媲美”,有人甚至看准其中的商机,创立蟋蟀协会,当起了“职业收虫人”。是什么推高了“蛐蛐”的身价?专家认为“天价蛐蛐”纯属市场炒作,“斗蟋文化”呼唤全社会的关注。
一只蟋蟀能和黄金“媲美”
“这只长得又壮又精神,10块钱买个玩玩?”昨日,在合肥裕丰虫鸟市场,一些商家吆喝着叫卖蟋蟀。记者采访中发现,合肥卖蛐蛐的场所主要集中在裕丰虫鸟市场,但市区各大公园几乎都能见到“斗蟋族”们的身影。蛐蛐的价格也是高低不等,最普通的2元钱一只,好一点的几百元,还有几千元的。
一位叫卖蟋蟀的程老板透露,别看这小小的蟋蟀,不少身价高,堪比黄金,“战斗力特别强的,卖上个万儿八千都有可能”。而在“虫友”眼中,得到一只“正青”、“将军”、“虫王”可了不得,那就等于淘到金子了。
据程老板介绍,在合肥,斗蟋玩家的年龄一般都在40岁到70岁之间,“如果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可能会把自己收入的一小部分花在蟋蟀上面,如果是公司老板,花的钱可能会更多。”除了买的价格,还要给蟋蟀洗澡、补钙,每天要观察比较蟋蟀,若长势不好、斗性也很差,就会直接被淘汰。
“职业收虫人”两月能挣万元
“目前正是养斗蟋蟀的好季节”,亳州十八里蟋蟀协会赵俊杰这样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喜欢捉虫、玩虫,3年前还和两位“虫友”创办了亳州十八里蟋蟀协会,目前有近百名会员。
赵俊杰告诉记者,每逢9月初,蟋蟀的收购季节时,他们会到农户家里去收,然后再销往上海、浙江和江苏等地区。据赵先生透露,一只普通的蟋蟀一般在10元左右,稍微健壮一点的蟋蟀会卖到50元。去年收购蟋蟀回来后,发现一只健壮的蟋蟀,买家找到我时,竟然出了6000元,这是我见过的最昂贵的蟋蟀。”
赵俊杰透露,蟋蟀协会会员大都是兼职,平时都有自己的工作,只是到了蟋蟀收购季节,就会休两个月假,专门收购蟋蟀。“这个月比上班工资高多了,起码能挣上万元。”
是什么推高了“蛐蛐”身价?
在芜湖,有一个关于蛐蛐的故事至今很多人都记得。2009年10月10日,民警抓捕到几名蛐蛐赌博者,正当民警将装在罐子里的蛐蛐没收带走时,一位参赌者说,罚钱没关系,但别带走蛐蛐。“我的蛐蛐从山里买回来的,叫‘金大头’,打遍天下无敌手。”弄得在场的民警哭笑不得。
“显然,能战会斗的蛐蛐之所以身价如此高,小蟋蟀之所以能有那么大的市场,很大原因是由于不少人利用蛐蛐儿进行赌博”。昨日,首都鸣虫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伯光这样表示。作为“斗蟋族”,赵伯光介绍,斗蛐蛐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现在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从收购到饲养再到斗都有很大的学问,而且有望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对于“天价”蛐蛐,赵伯光表示,这完全是市场炒作。“天价蛐蛐跟10元、50元的蛐蛐没有什么不同。”他坦言,这本来是一个传统文化产业,现在的发展却变成了畸形产业,利用蛐蛐赌博的人越来越多。“‘为赌而养’绝对是有违斗蟋文化,也不利于这个文化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