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20万安徽人的打拼人生
2010年9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靠勤劳开创幸福生活,失败也心怀感激——
北京120万安徽人的打拼人生

记者 王松青 俞宝强
美丽的北京(资料图片)
 

说这里是政治中心,首都之重,无庸置疑;说这里是文化中心,几百年的古城,加之多个名胜古迹,谁也不敢否认;说这里是科技中心,仅仅想到那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或掐指数不清的名校,谁都会加以赞许;说这里是经济中心,仅仅长安街就汇聚了国内各行各业中好多家名列前茅的公司……所有的这些,似乎都会激发120万在北京奋斗的安徽人的自豪,自豪国家的富强,自豪自己身为祖国的一员。

他们不甘平庸,追逐着心中的梦,他们在首都展示了安徽人的勤劳与质朴。

挥汗28年:由长安街发家,生活其乐融融

人越来越多,公交越来越挤,房子越来越贵……北京的竞争是激烈的,但是安徽120万充满梦想的人,还在那里奋斗,有的已经获得了成功,有的还在路上。

北京是冒险家和创业者的乐园,同时也是颐养天年、追逐闲适生活的乐土。在北京的早上,成群的老年人晨练溜鸟、晚间成群的老年人一起翩翩起舞自得其乐,洋溢着大都市的自信和满足。老人在北京人心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这也许缘于北京历史文化的沉淀。

长安街上有这样一对父子,父亲1982年进驻长安街,是长安街上的创业人;他的儿子1997年接手父亲摊位,属于长安街上的第二代商户。在他们父子眼里,长安街就是一块让他们全家三代人走出困境,脱贫致富的息壤。

这位父亲名叫赵毅仁,今年57岁,他家住在北京市朝阳区永安里。来自亳州的他,谈起长安街由衷地说出一句话:“如果没有艰苦的奋斗,我恐怕早就妻离子散了。”

赵毅仁告诉记者:“1982年夏天,长安街一带出现了一个自发性的农贸市场,卖水果的、卖食品的摊贩每天都推着三轮车来到这里。” 1987年底,长安街市场改造的时候,当年的改造费是每个摊位3000元。“3天内,一共收上来32万元。很多个体户为了缴纳改造费,不惜到处借钱,有些人的改造费甚至是用硬币凑出来的。大家为什么这么踊跃,就是因为大家都知道长安街有希望!”

如今,赵毅仁一家凭借着长安这条街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为此,赵毅仁给他的孙女起名叫做“赵长安”。

坚持17年:一个人奋斗,拥有幸福的三口之家

“今年的春天和往年一样,依然是不知不觉,远方的草开始变绿,近处的花开始含苞欲放。但对我而言,似乎还有着许多特别的意味,也似乎有着特别的起点……”说这话的郑林辉是黄山市休宁县人,1993年来北京上学。

“到北京第十七个年头了,毕业参加工作也即将满十五个年头。毕业后的第一个十五年就这么白驹过隙一样的过去了。这十五年里,我从一个人在京城努力奋斗,变成了两个人互相支持和关爱,到如今的三口之家……”郑林辉告诉记者,十多年来,一个个脚印都藏着他那些已经过去的故事,里面的酸甜苦辣,里面的温馨幸福,都永远值得回味。

“还记得1997年的夏天,从学校毕业即将参加工作的我,背着自己的行李走向一个国营单位。然而在单位中过了不如意的一年,还是放弃了别人眼中的‘金饭碗’。”郑林辉进入一家合资企业,但是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总是以美丽的画饼给自己充饥,激励着自己努力的工作。这一年最大的收获是,为公司拼命工作的时候,郑林辉积累了自己的工作经验。

“在这10多年里,我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了家,买了房,并把房屋贷款都还清了。好不容易把户口和档案搞稳,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郑林辉希望在下一个十五年的春天,“我再来放飞自己的愿望,放飞自己的心情……”

激励4年:失败时也会对北京心怀感谢

北京有大量的没有北京户口的安徽年轻人,既有大学毕业时通过努力留京的人,也有从外地怀着梦想来到北京的人,优秀而富有创业意识的年轻人,补充着北京的血液,也不断调整着北京的人才结构。

安徽淮南人王涛,2006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毕业后一直留在北京,现在已是中关村一家科技公司的项目经理。“在这里经常心跳得太快,脑蒙的时候太多,不必说那路上急驰而过的名车里的,不是司机的司机,仅仅路旁而过的陌生人,相貌平平,可能他的背后就有许多故事,其中就有某些地方远胜于你,当然也时常有意无意听到身边的故事,那些不是奇迹的奇迹——受到的打击太多、太大。”王涛说道,如果听到这些,看到这些,你仍是那么自信乃至自傲,那么真的可以无愧在你的自信前面加上两个字——绝对。

“在这里可以真正理解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可以真正明白自己原来是那么渺小。失败了,我也对北京心怀感激。这里,你无法找到永恒的自信,如果有,那可能也是源于生存,或出于某种需要,那些自欺欺人的自我激励,如果有那可能也是在自卑停息的片刻。”这一句一直是王涛挂在嘴边的,不停地激励着他4年、10年、20年……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