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成不孕不育高发地区,发生率已超10%
要“钱途”更要“前途”
3上一篇 2010年9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记者倾听不同年代职场人的心声, 80、90后求职心态:
要“钱途”更要“前途”

记者 赵莉
 

一边是企业困惑“招工难”,另一边是求职者大呼“求职难”。那么,究竟是工作岗位太少导致?还是因为求职者的求职心态各有不同所致?日前,记者走访了省城的几处人才市场,随机采访了数十位出生于60、70、80、90四个不同年代的求职者,了解他们的求职心态,倾听不同年代职场人的心声。

60年代人:工作稳定压倒一切

关键词:稳定

倾诉者:刘先生 职业:政府公务员

刘先生出生于60年代初,老家在皖北农村。直到他这一辈,家人才意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一直供他上学,并且分配到了政府单位工作。“家里人都觉得这是个铁饭碗,叫我无论如何都要好好工作。”刘先生笑着说,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20多年。

像刘先生这样的人不在少数,生于60年代的职场人现在的年龄均在40岁以上,大都上有老下有小,孩子教育、老人健康……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所以,60年代人大多表示,“稳定压倒一切,不能有任何闪失。”

关键词:危机

倾诉者:王先生 职业:公司中层领导

“看着比自己年轻的新人一个个都当上了领导,自己内心的危机感就来了,长江后浪推前浪,自己迟早有一天要退出职场舞台。”王先生感慨地说,“60年代职场人常会感到疲惫和力不从心,如何应对中年危机?如何坚定事业的方向?如何让生活更有品质?许多同龄人都有这样的困惑。”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在与朋友聊天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和他一样的心声,职场困惑很相似。

70年代人:勇于尝新却又恪守规矩

关键词:尴尬

倾诉者:杨小姐 职业:某公司会计

“在喜欢稳扎稳打的60年代人眼里,70年代人是叛逆的一代;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80年代人眼里,70年代是落伍的一代。”杨小姐说着,脸上露出无比尴尬的表情,“我好不容易考上大学,毕业之后,却发现国家不包分配了。当时我正赶上第一年不包分配,就业压力感觉非常大。”后来,杨小姐费尽周折捧了个所谓的“铁饭碗”,到了一家国营企业上班,但是却赶上了企业改制,最终无奈下岗。

为了重新出来工作,杨小姐不得已又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我们这一代不少人都有着这样的经历啊!”

关键词:压力

倾诉者:陈小姐 职业:某企业白领

70年代的人孩子大多在上小学、初中,这也是孩子最重要的时刻,可是对于他们来说,也是自己事业发展最关键的时刻。当家庭与工作起了冲突,压力也随之来袭。

陈小姐出生于70年代初,孩子正在读五年级,而她自己也已成为单位的一名中层领导,工作自然非常忙碌。“我也想在事业上有所突破,但是孩子谁来管呢?”为此,陈小姐内心的压力可想而知。

80、90年代人:要“钱途”更要“前途”

关键词:喜好

倾诉者:小刘 职业:动漫公司设计师

80后的小刘是这一代的典型人物。“我不喜欢太稳定的工作,我喜欢有创意的工作,所以我最终选择了动漫行业。”小刘理了理半长的头发,表现出了这一代人的桀骜不驯。

小刘告诉记者,他的很多朋友经常会跳槽,因为他们不会被工作所累,而是把变动工作作为自己的一种乐趣。

关键词:前途

倾诉者:赵先生  职业:某餐厅大堂经理

“不瞒你说,我一直想辞职呢,做服务业实在是太辛苦了,我每天从早上九点要站到晚上十点,实在太累了。”赵先生告诉记者,现在餐厅很缺服务员,却怎么都招不到人。

当记者问及是否因为工资待遇问题时,赵先生急忙解释说:“我们工资待遇并不低,比一些企业白领也差不太多,但是很多年轻人根本就不愿意做服务员,说这一行没有前途,没有社会地位。”

在采访中,很多80、90后表示,找工作一定要找份有发展前途的,不能像父辈那样找一份很普通的工作却干了一辈子。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