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两万杂技人“耍”出三亿市场
2010年9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临泉两万杂技人“耍”出三亿市场
杂技专业村人均年收入超8千元
陈波 记者 李尚辉 杨文艺 文/图
杂技艺人的精彩表演
 

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杂技)之乡”的临泉县,近年来杂技艺术发展迅速,而今,两万余名杂技艺人长年巡演于全国各地,年收入达3亿元以上。杂技艺人闯市场,在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给人民群众带来文化精品享受的同时,还增加了艺人的收入,带动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个愿望 87岁老者欲把杂技发扬光大

在临泉县,杂技艺术源远流长,杂技表演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明末清初就出现了成型的马戏团体,逢会时,他们在集镇、庙宇的空地上拉围场竖旗杆演出,泉河、延河两岸万人观看,盛况空前。

新中国成立后,较为规范的杂技组织在临泉县迅速发展。 临泉杂技传承人、“迎仙马戏团”创始人侯德山,今年已经是87岁高龄的老人。但是因为对杂技事业的热爱,老人依然不辞劳苦,抚育杂技幼苗的成长。今年11岁的李飞燕,勤学苦练,进步很快,侯德山老人十分疼爱。20年前,李飞燕的爸爸也是侯德山的弟子。李飞燕说:“我小时候看大人在台上演出,观众都给他们鼓掌,我也想练杂技,上舞台叫人家给我鼓掌。”

侯德山说:“现在不管咋说,咱临泉既然是杂技之乡,必须把这个杂技搞上去,我今年87岁了,能有一天在这儿,我会把小孩培养好,多培养几个,到明年的艺术节我必须拿到金奖。”

一个人家 农民兄弟撑起“家族式”杂技团

临泉杂技团组建者多为农民,组建方式多为“家族式”,节目富有传统艺术特色。美猴王杂技团就是其中典型:“关上门是一家人,走出去就是一个队!”团长韦怀超告诉记者:“我演武术,爱人擅长蹬技;侄女搞管理;二弟晃板、蹬梯、扛竿;三弟灯光、扩音;四弟毕业于齐鲁艺校,杂耍、车技、高空节目样样行,一家人就撑起一个团! ”王小建杂技团,一团分四团,分别由兄弟四个支撑。几个团打一个名号,亦分亦合,适应多种表演需求。家族式的组合方式既便于管理,又有利于人员的优化组合,灵活变通,在保证节目传统的同时,维护了节目的独特性。

一个亮点 “独门绝技”震撼影视舞台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彪形大汉的顶人绝技扣人心弦,展现出杂技《顶技》的高难度,柔弱少女却以其灵若双手的脚功表现出《蹬技》杂技“巧”的绝活儿;传统魔术《大变活人》,让人感叹出魔术无限而悠久的魅力,4人表演的《冰上芭蕾》则是彰显了小演员的功力;川剧经典绝活变脸谱,15张脸让观众目不暇接,走下台与观众零距离“变脸”,更是让前排观众大呼过瘾,当五彩的脸谱全部展现完后,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却是漂亮女孩的娇容,不禁引来一片惊呼。

临泉杂技、马戏演出节目较多,技巧与难度并重,传统保留节目主要有空中飞人、浪桥、驯马、古典马戏、顶技和走钢丝等。每到逢集、庙会,集镇的空地上拉起围场,竖起旗杆,精彩的演出令观者为之叫好。在临泉城乡集镇,这样的情景经常可以见到,人们对杂技表演的钟爱可见一斑。

今天的杂技开始登上影视舞台。2000年香港影片《中国民间故事》中,有一幕鲜见的杂技表演:23把明晃晃的利刃组成了一座21米高的“刀山”,演员头朝下悬在“刀山”上,还要做出各种精彩动作,见者无一不为之惊叹。这就是“迎仙马戏团”侯德山团长表演的“独门绝技”,俗称“跑马上刀山”。

一个产业凭杂技年入3亿元

走进临泉县杂技专业村庞营乡耿庄村,一幢幢多层小洋楼漂亮惹眼。拥有四个杂技团的团长王小建说,“我们致富,靠的就是表演马戏杂技的传统”。

据悉,临泉县每年杂技演出创收逾3亿元,占据全省民营艺术表演的半壁江山,成为临泉县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临泉杂技被列入文化部和安徽省重点扶持的区域文化品牌。在该县的庞营乡耿庄村、张营乡马楼村、迎仙镇小李庄、韦寨镇韦小庄等杂技专业村里,一家一小队、几家一大团,分赴全国各地演出,人均年收入超过8000元。

由于政府把杂技作为一门艺术加以关怀、扶持,不仅使杂技从“江湖把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杂技艺人的经济收入、生活条件也大为改善,这些用文化兴业和市场经济理念武装起来的新一代农民杂技艺人,正逐步迈上以艺致富的康庄大道。2008年11月,临泉县获“国家级民间杂技之乡”称号。

临泉县文化广播新闻出版旅游局局长郑中民说:“县委、县政府重视杂技技艺,给予非遗保护,各乡镇建立了组织,政府每年还要拿出杂技发展基金,用于扶持杂技。”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