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已经近在眼前,合肥市要怎么用好这“黄金五年”?省委已经给合肥命题了,那就是,要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那么,“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概念是什么?究竟要怎么建?昨日,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在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带领各有关单位的负责人一起进行了“答卷”。
“努力建成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中部一流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构想 “区域性特大城市”更幸福
“十二五”的黄金五年后,合肥市又将是怎样一片崭新的天地?昨天的会议从经济发展、自主创新、城市建设、资源环境、改革开放和民生改善等方面提出了量化指标体系,勾勒出了五年后“大合肥”的勃勃英姿:
●“十二五”期间,合肥市区人口将达到400万,总人口将会超过600万,城市化目标是达到700万;
●到2015年,确保GDP突破6000亿元,初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基本格局,努力建成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中部一流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城市建设重点增强功能、统一规划建设一批战略性、枢纽型、保障性的基础设施项目;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体现“大都市”的风貌和品位;
●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全国区域性金融、物流等五大现代服务业中心;
●建设“两型社会”,强化节能减排、能源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巢湖流域综合治理,打造水清、天蓝、树绿、气爽的生态宜居城市。
●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总要求,实施民生工程,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让老百姓居者有其屋,‘看病难’、‘上学难’问题也基本消灭。”
居住 “四大方案”保障“居者有其屋”
“合肥市的‘黄金五年’,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特困群体的住房保障、生活保障问题,社保特别是新农保要全覆盖,医改也全部到位,让老百姓居者有其屋,‘看病难’、‘上学难’问题也基本消灭。”在昨天的会议上,合肥市长吴存荣也给市民吃了这样的“定心丸”。为此,该市为 “居者有其屋”准备了“四大方案”:
家庭收入低、生活很困难的特困群体住什么?住廉租房!未来五年,合肥市最大的民生工程就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对于城市特困群体的保障体系更是优先考虑。
收入较稳定,但是刚刚参加工作或者刚到合肥来的“夹心层”住什么?住公租房!合肥市全面推行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里,“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都将为“夹心层”量身定做。
有购房需求,但是房价超过了承受能力的社会群体又怎么办?答案是:政府控制房价!“区域性特大城市”蓝图已现,未来房价的走向依然看涨,但是合肥市政府将通过宏观调控和价格杠杆,来保证合肥房价平稳发展、健康可控。
城中村里的市民谁来管?“黄金五年”将“消灭”城中村!今后五年,合肥市的旧城改造仍将大提速,将对所有城中村进行整体规划和推进。到2015年,基本完成全市危旧房的改造工作,并全面推行物业管理,消灭“三无小区”。
“引导、鼓励优质的资金和医疗资源向合肥市的公立品牌医院靠拢,打造区域内的知名、高端大医院。”
医疗 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
同样的,“看病难”也将不再是合肥市民的“心头痛”。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合肥市基层医疗体制改革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基层医疗机构会根据区域内人口的分布情况进行综合布局,并明确各个层级的管理责任,药品“零差率”销售、社区医院“全覆盖”,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另外,同步推行的公立医院改革,还会引导、鼓励优质的资金和医疗资源向合肥市的公立品牌医院靠拢,打造区域内的知名、高端大医院。
“改变现有的学校与居民小区相配套的简单模式,将更多的规划和建设向学校靠拢。”
教育 让每个孩子都好上学、上好学
城市人口越来越多,教育资源怎么保证合理分配?合肥市民不用愁,孩子上学也会很方便。今后五年,合肥市将保障学龄孩子“好上学”、“上好学”,改变现有的学校与居民小区相配套的简单模式,将更多的规划和建设向学校“靠拢”,同时,鼓励民办教育机构与公办教育形成互补,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