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月明家人尽望
2010年9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秋夜月明家人尽望

 

记忆树影间斑驳的月光

讲述人:朱奭 职业:大一新生

我是太和县人,今年考进安徽农业大学。这次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人在外面过节,中秋学校放假,可是妈妈说我要回家来回路费就要100多元,所以叫我别回去,我知道,她肯定会想我,但是我上大学的学费还是贷款的,妈妈在家做田,爸爸在县城打零工,家里没有多少收入,能供我上学不容易,中秋就不回去了。

中秋本来是团圆的日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愁绪少了,快乐也少了。如果不是今年第一次将要独自在外面过节,应该没有多少感受。记忆里小时候,每到中秋的晚上,村里的小伙伴们总四处串来串去,我们家那边有“摸秋”的习惯,就是中秋晚上,到别人家菜地摘东西,不算偷,叫“摸秋”。很有意思吧?触摸秋天,小时候,总感觉那天晚上的月亮非常亮,月光透过树影照射下来,斑驳迷离,很是惬意。现在岁数大了,每年中秋节反而少了这些意境。可是中秋毕竟是家人团圆的日子,所以到时候应该会想家的,想念妈妈做的中秋糍粑,想念我们一家人在中秋节的晚上吃在集市上买回来的月饼,甜甜的,妹妹总吃得最多,有时候还会偷藏起来一个,这些也许将随着我离开家而慢慢远去,只希望我能早点自立,让父母过上真正安心又舒适的中秋节。

我们寝室不回家过中秋的同学有好几个,我们都商量好了,那天晚上大家一起过,凑份子去吃点好的。我会给家里人打电话,告诉爸爸妈妈我在学校很好,让他们不要那么累,等过段时间我适应了学校生活,会去找份兼职做,以减轻父母的负担。至于乡愁,或者只是一种情绪吧,在我看来,乡愁那是母亲的牵挂,乡愁是对儿时的美好回忆,或者就是一种离开家的眷念情绪。

一盒不舍 开启的月饼

讲述人:张利红 职业:零散装修工

我是安庆人,来合肥十几年了,一直在做装修,开始是在街头接零散的活,时间做长了,都有熟人介绍活给我做。正常情况下每年中秋都会回家和老母亲一起过,但是今年不行了。因为雇主家等着装修新房子结婚,所以一天也空闲不下来。

我在合肥搞装修很多年了,开始老婆孩子都跟着一起,去年我在我们家县城买了套房子,借了不少钱,所以经济压力大,孩子和老婆还有老母亲在一起住着,我一人在合肥,租在南七附近住。要说乡愁,倒没有特别的感受,忙好这些,准备带月饼回家给老母亲吃,年纪大了,喜欢吃这些东西,我有盒月饼,是雇主给的,说是单位发的,月饼看包装很漂亮,我自己一个人吃太浪费,等些天带回去。

你要问我中秋怎么过?没有特别的,要干活,晚上一个人估计会喝瓶啤酒,然后给家里打个电话。我们乡下人,没有多少愁啊怨的,能有钱挣,虽然不能回去过节,也是好的。只是很舍不得老母亲,我父亲去世得早,是老母亲一直把我们拉扯大,她身体不好,对老人来说,过一节少一节,要不是雇主家催得急,我一定回家陪她。

明年,我们一起回家过中秋

讲述人:张全枝 职业:营业员

那天看到你们报纸上有关中秋不回家的征集,说真的,当时我眼泪就下来。十来年了,我从来没有在亲人身边过过中秋节,两个孩子都在老家,跟随爷爷奶奶。我在合肥打工,爱人在内蒙古打工,看到你们的报道后,想想年幼的孩子,想想已经年迈的公公婆婆,心里很是内疚。虽然说我和爱人在外面打拼,也是希望他们生活得更舒心,可是中秋节不能回家和他们一起,不能给老人烧顿饭,不能让孩子在我怀里撒撒娇,内疚的情绪盖过一切。

我今年35岁,是萧县农村人。有了孩子以后,我们夫妻商量着,在农村做田想发家致富很难,为了孩子将来能接受到好的教育,不和我们一样受罪,所以我们将孩子托付给公公婆婆,各自出门打工。

那天突然看到你们有关中秋乡愁的征集报道,才一下触动了我的心,我高中毕业后,没能继续上大学,原本平时喜欢看看书的,可是这些年为生活奔波,好久没安静下来看书,只偶尔翻翻报纸,你们的报道让我感触很深。中秋节,月亮、团圆、月饼,这些词语在我看来,已经非常陌生,没有了这些,似乎忙碌得也很心安理得,然而,一句中秋你回不回家,让我心里流泪,明年,我想一家人一起好好过中秋。

还想借助贵报,向家里的老人孩子说声对不起,这些年,冷落了他们。还想对爱人说:明年,我们一起回家过中秋!

记忆里的冰糖月饼

讲述人:陈玉林 职业:科研人员

我的老家在湖北襄阳,在那儿,人们对于端午节有着浓烈的感情,相较之下,中秋节便显得没那么隆重。中秋无非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尝几口月饼,可就连这般简单温暖的记忆,我已经许久没有过了。

在我记忆中,最近一次回家过中秋,已经是13年前的往事了。高一时,我考上离家很远的一所高中,那时候还没有“中秋节放假”这一说。每到中秋,“回家过节”便成了家近同学的“特权”,我只能羡慕地看着家近的同学们回家,然后把头深深地埋进书本,想要忘记那份失落。那时候年纪小,还不是很懂得那种“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觉,想家了,就偷偷地躲在寝室里哭泣。

之后,我来到合肥工作,至今已有3年,我这个“外乡人”渐渐适应了新的城市,但“中秋不回家”的惯例却不得不继续保持下去。 每年月圆之夜,给父母打电话时,总能听到话筒那头,一家人说笑的声音,而我这一头却是一室冷清。

这么多年,一到中秋节,看到大街上,行色匆匆赶着回家过节的人,心里总是酸酸的。花样繁多的月饼吃在嘴里,却没了甜蜜的感觉。总是不自觉地想起,儿时那些个月圆之夜,眼巴巴地蹲在家门口,盼着爸爸妈妈买回冰糖月饼的情景。那时候,啃着冰糖月饼,听家人絮叨的场景,心底总会冒出幸福的小泡泡。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