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和农民工联欢过中秋
老物业锁紧大门 新物业门口办公
社区综合
下一篇4 2010年9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家小木凳送给外国友人做礼物
“老外”和农民工联欢过中秋

甄娟 黄勤 记者 马冰璐/文 王婧莹/图
 

昨日下午3点,在合肥市蜀山区五里墩街道青阳路社区的一处工地上,一场别开生面的联欢会热热闹闹地开演了。两位远道而来的外国朋友和七八位农民工师傅共聚一堂,共庆中秋佳节。热情的农民工师傅们还连夜赶制了小板凳、小竹篮作为礼物送给外国友人。 

毛里求斯华裔流行过“月亮节”

来自毛里求斯的新梅长着一副中国面孔,一问才知道,人家祖上可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新梅的爷爷奶奶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少年时先后来到毛里求斯经商,后来便定居在那儿。“小时候,爷爷经常说起中国的节日,印象最深的是中秋节和春节。”新梅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夹杂着英语说道。

“其实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毛里求斯的华裔也会过中秋,我们称之‘月亮节’。”而令人称奇的是,那一天,他们也会吃自制的“月饼”,不过与中国月饼不同的是,那种白色的“月饼”由米粉制成,吃起来硬硬的,“我们会放些豆沙做馅儿,所以味道也是甜甜的。”说起第一次吃中国月饼的经历,她神秘地表示,并不是在中国,而是在法国的唐人街,“那一天正逢中秋节,所以我就买了月饼吃,味道还真不错呢!”

美国小伙爱吃合肥“油香”

说起美国小伙艾杰,他可是一个“中国通”,对书法、八卦掌、《易经》等中国传统文化都略有研究。早在高中时期,小伙子便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一次,因为工作关系,他终于如愿以偿地来到中国,还可以逗留三个月。虽然时间比较短,但他还是拜了师父学习书法和八卦掌,“刚刚开始学,不过我觉得自己学得还不错。”

在现场,农民工师傅现场做了合肥本土特色食物——油香,让外国友人“一饱口福”。不一会儿,香味扑鼻而来,热乎乎的油香出锅了,艾杰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太好吃了!”他大声赞叹了一句,还不忘问大家,以后想吃了,哪儿能买到,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小板凳、小竹篮送给“老外”做礼物

说起联欢会的另一群主角——农民工师傅,那可是个个“身怀绝技”。在村宣传队待了十几年的王师傅有副“金嗓子”,一曲《送战友》信手拈来;工友高师傅的才艺是“吹口琴”,唇齿之间,工地上便回荡起了感人的《十五的月亮》,一曲终了,在大家的盛情要求下,他又“加奏”了一曲《新鸳鸯蝴蝶梦》。

师傅们还即兴表演了自己的“老本行”——做板凳。几块木板、一把气锤,三下五除二,一个精致的小板凳便“诞生”了。看到师傅们的精彩表演,艾杰也坐不住了,他拿起三个橘子,表演起“扔球杂耍”,只见三个橘子在空中轮番翻转,然后“安全着陆”在他的手心里。

为了表示对外国朋友的欢迎,农民工师傅们还精心准备了自制的小板凳(如图)和小竹篮作为礼物送给他们。王师傅说,小木凳都是他们趁着休息时间赶制的,而小竹篮则是一位会竹编的工友连夜做的,“礼轻情义重,希望他们喜欢。”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