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曲,中国人登月的梦想与现实
合肥力助“千里眼”、“顺风耳”成现实
世博园揭秘“诺亚方舟”
下一篇4 2010年9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嫦娥之父”现身中科大,畅谈与月探结缘
三部曲,中国人登月的梦想与现实

黄洋洋 见习记者 李皖婷/文 李超钰/图
欧阳自远在做报告
 

“看到这么多同学站在报告厅里,没有位子坐,我心里真的很过意不去。”“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院士满怀深情的开场白,引起了在场同学经久不息的掌声。昨天晚上7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兴论坛第九期开讲,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来到中科大,畅谈与月探结缘。

既学过地质又学过核物理

“我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上大学那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我满怀着建设新中国的热情报考了地质专业,打算为祖国勘探矿产资源。”欧阳自远院士说。196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又进修了一年多的核物理之后,欧阳院士接到国防科委的任命,让他负责我国地下核试验地质综合研究。“我就是运气好,当时全中国可能只有我一个人既学过地质又学过核物理。”听到欧阳院士幽默的话语,台下的同学都笑出了声。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对欧阳自远的刺激很大,他决定从核物理研究转向天体研究。1960年,他开拓了地外物质(陨石)的研究,在我国建立了陨石学和天体化学学科,还开辟了我国地外撞击时间及其效应研究领域。

中国月球探测的战略发展

由于许多国家宣布进行新一轮的月球探测计划,欧阳自远从1994年起就开始向有关方面极力建议开展探月工程项目。后来,“863计划”专家组请欧阳自远递交一份正式的探月科研报告。随后,专家组通过了欧阳自远的报告,并且得到了一笔经费。这是中国人花在月球上的第一笔钱。

“当时拨了14亿人民币给我们,相当于在北京修2公里地铁的费用。但我们坚信,这些钱完全足够了!”

直到2003年底,报告被送进了中南海。2004年1月24日,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上签字,国家正式批准了“嫦娥一号”计划的实施方案。经过从科学目标的确定到工程立项近10年的准备之后,欧阳自远承担了“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的重任。

为什么要“重回月球”?

“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去研究月球?地球上的事情都忙不完了。”听到欧阳自远院士这么说,同学们都笑了。

欧阳自远院士介绍说,按照国际惯例,月球是“谁先利用,谁先获益”。因为月球上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太阳能资源和可控核聚变发电能源,加上月球上的理想环境,所以国际上都在说要“重回月球”。

听欧阳自远谈月球探测的长远规划,让人感到这是一曲神秘的奔月畅想曲。 据介绍,规划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探”——不载人月球探测阶段;“登”——载人登月阶段;“驻”——建设月球基地,创造可供人居住、生活、工作、实验的条件,进行“驻”月的科学活动。

而近期我国的月球探测是不载人月球探测,将分三期实施:第一期是绕月探测。2007年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一年,对月球进行全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探测。第二期是2009年至2015年,对月球进行多次软着陆就位探测,为将来建立月球基地收集基本数据资料。第三期是2015年以后,月面自动采样返回。在完成以上第一阶段三期的工作后,中国的载人登月计划就会全部浮出水面。

新闻链接

“嫦娥之父”欧阳自远

欧阳自远(1935.10.9— )江西上饶人,生于江西吉安。世界著名的天体化学家和地球化学家。其名字取自《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积极参与并指导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订,具体设计国内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与载荷配置和第二、三期月球探测的方案与科学目标,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