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抗日名将之子“隐居”合肥
36年相依为命,36年不离不弃
3上一篇 2010年9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36年相依为命,36年不离不弃
上海女知青与聋哑农民的感人故事
 

女知青来到小潘村

1971年秋天, 上海女知青沈锡美和3位同伴来到了孤岛一样的定远县马刘村小潘村民组。

4名上海女知青的到来,给偏僻荒凉的小潘村民组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欣喜和生气。

然而,大上海同小潘村民组的巨大反差,令沈锡美和3位同伴在漆黑的夜里哭成一团。屋外的一个小伙子听到哭声急忙跑去叫来婶娘,又跑回家端来一脸盆炒熟的花生。 小伙子忽闪着两只大眼睛,见了姑娘就脸红,憨厚得如泥土一样。他就是聋哑人老闷。

此后,老闷帮沈锡美担水,打柴,背她过河。

1973年的夏天,小河突然浊水暴涨。来到河边想洗把脸的沈锡美突然栽进河里。在对岸犁田的老闷急得“啊啊”直叫,飞奔过来将沉入河底的沈锡美背上了岸。

沈锡美觉得,老闷的背就是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她决定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他。

守着哑丈夫不怕艰辛

1974年11月24日这天,沈锡美不顾母亲提出断绝母女关系,和老闷结婚了。两间小破茅屋,一张用杂树打的床,一个盛粮食的泥瓮,一个粗糙的小饭桌,这就是夫妻俩的全部家当。

1975年农历九月二十四,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降临人世。两年后,却因病离开了爱他的爹娘。

1978年,知青开始陆续返城。3位同伴都走了,只剩沈锡美一人。

这年,沈锡美的母亲退休了,亲自来到小潘村民组劝说女儿回上海顶替她的工作。沈锡美对母亲说:“孩子死了,我是老闷生活的全部。”分田到户的时候,沈锡美家分得了2亩地。她和老闷都不懂地该咋种,生活困难,借钱买条牛,牛却死了,再后来又咬牙借钱买条牛,债越背越重。这时,他们已有了两个儿子,大的7岁,小的4岁,哪里养得起啊!只好厚着脸皮把大儿子送到上海寄养在娘家。生活艰辛,但爱仍在心中。

36年相守不离不弃

为了生活,农闲时,沈锡美就回上海打工。

身在灯红酒绿的大上海,沈锡美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更舍不得世上对她最好的老闷。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沈锡美的侄女约她去喝咖啡,趁机把一位有钱的老板介绍给了她,想让她重新选择幸福婚姻。而沈锡美却火了:“老闷救过我的命,我不能做对不起他的事儿!”

不知不觉间,日夜不息的小河水淌走了36年的时光。

如今,小河上架起了桥。沈锡美和老闷也当上了爷爷奶奶。全家人都转成了上海户口,两个儿子在大都市安了家、立了业。

夫妻俩相扶相搀着依然守在昔日成就他们一生姻缘的小河边。那一份揳进血肉的结结实实的爱,唯有他们自己才能体味……  据《党建》杂志2010年第9期报道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