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立首个公共外交智库
教育局下发红头文件禁止教师“乱讲话”
追索加班费案 明确举证责任
下一篇4 2010年9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成立首个公共外交智库
为外交及内政决策提供智力支持,谢绝“纸上谈兵”
 

星报综合报道 9月11日,中国公共外交国际论坛暨第三届外交官论坛即将在金秋的北京召开。论坛的组织者,是成立仅半个月的中国首个公共外交专职智库——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与美国智库庞大的智力集群相比,中国的智囊机构虽然还显得分散和零碎,但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缜密的研究为外交及内政决策提供智力支持,这条路在中国已然开始。

与国外智库“旋转门”(官员与学者身份的变换)特点相比,中国智囊们对决策的直接影响力不是很高。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陈雨露领衔的国内首个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甫一成立,外界关注即纷至沓来。

所谓“公共外交”,用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的话说,便是与“政府外交”相对的、由公众参与的一切外交形式。在中国国内为数不多的非官方外交智库中,这个专职公共外交的研究中心自然显得新颖而独特。该中心执行主任、北外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永辉告诉记者,和其他民间智库的运作方式相近,首个“公共外交智库”绝大部分资金将向社会筹措,其运作理念也是要“开门”办智库。

虽然进一步的远景工作规划还在筹拟之中,但李永辉还是阐释了北外智库的各项“功能”。他表示,依托于高校,研究中心首先要进行学术理论研究的基础工作;其次,他们将付诸实践,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性的研究,为国家相关决策部门服务。“这些工作是同步开展的。”李永辉说,为避免研究中心落入“纸上谈兵”,将会在学术研究、政策研究、社会活动方面尽力取得平衡,使“公共外交”和“智库”的概念同时得到彰显。

用李永辉的话讲,首个公共外交智库有着“将公共外交的种子,播撒到每个人心里”的义务。李永辉表示,未来将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让公众能为中国的外交提供源源不断地智力支持。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