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贵阳市人民政府原市长助理樊中黔因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终审被判死缓。
法院查明,樊中黔在担任贵阳市国土、规划、建设部门负责人的十余年间,先后收受70多个开发商“礼金”上千笔,大肆受贿上千万元。记者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到,樊中黔作为开发商眼中的“红人”,多年来手握重权,与开发商极尽权钱交易,折射出诸多官员在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行业领域纷纷落马的堕落轨迹。
1. 金屋藏“钱”
查获现金1297万
2008年4月中旬,贵阳市纪委和贵阳市人民检察院接到举报,称时任贵阳市政府党组成员、市长助理、金阳新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的樊中黔利用职权受贿,涉嫌违纪违法。这一举报迅速引起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随即责令市纪委、市检察院展开联合调查。
2008年4月21日上午,樊中黔被“双规”。专案组立即前往其办公地点及住所开展搜查。专案组人员在樊中黔家中一间小客厅内发现,除茅台酒、古董、字画等高档礼品琳琅满目外,角落里还立一个1.2米高的保险柜。
保险柜门打开后,呈现在专案组人员眼前的是满满一柜子的钞票,一扎扎百元大钞还“哗哗”地往下掉,光清点钞票,就用了整整一天时间。首日搜查,专案组人员就从其家中搜出人民币600余万元、欧元13万元、美元10.3万元、港币46万元以及价值人民币18万元的商场超市购物卡。
专案组次日再次搜查樊中黔住宅时,发现樊的书房内杂乱无比,书架上摆着寥寥几本书,而陈年茅台酒则填满了半间房。地上堆满了各种衣物袋,里面都是从未穿过的高档服装。通过对衣物袋逐个仔细检查,专案组还找到了一扎用旧报纸包好的20万元人民币,以及45根金条。
经过深挖,樊中黔的贪婪让专案组大吃一惊。专案组在其房屋内、母亲住处以及与樊交往深厚的一个房产商家中共发现5个保险柜,查获人民币现金1297万元,价值300余万元的房产13套,以及大量美元、欧元、港币、金条、古玩字画等。
2.以权谋“钱”
与70个开发商勾结
被“双规”后,樊中黔在初期审讯中,拼命抵赖,反复声称这些数额巨大的财物均为历年来朋友所送礼金,并非受贿。然而,在大量证据面前,樊中黔不得不交待其犯罪事实。
专案组调查发现,樊中黔在其长达十余年的权力运行过程中,与开发商勾结,以不同企业名称进行多头投标、围标,获取工程,随意缓缴甚至减免配套费,帮助开发商获取最大利益,并利用职权“打招呼”帮忙。由此大肆敛财,极尽权钱交易之事,不依法行政或收钱后乱作为,且权力高度集中,监督制约机制不到位,暗箱操作,致使贵阳市房开市场秩序混乱,大量出现违法挂靠、围标串标、违规缓收城市配套费、擅自转让土地项目等现象,违法违纪情节十分严重。
通过调查樊中黔受贿案,检察机关查出与此案相涉的开发商多达70余人,并牵出贵阳城市国土、建设领域案件15件、涉案18人。
贵阳市反贪局局长助理杨世轮说,樊中黔身居要职十余年,以他为中心,多年来已形成一个既得利益集团,按亲疏和利益关系的不同分为三个圈子,呈现出“窝案”“串案”的特点。
一是由10名左右开发商组成的核心圈子,他们与樊结识多年,利益攸关,其发迹过程与樊的仕途上升轨迹几乎一致;二是由50多名长期以礼金形式送给樊中黔钱物,或逢年过节以“礼尚往来”“交朋友”为名进行“感情投资”的开发商组成的相互利用圈子,他们多为贵阳市有一定实力的商人,多数身家上亿元,其中不乏有省、市人大代表头衔的“红顶商人”;三是对具体请托事项给樊中黔“酬以重金”的“一事一报”的圈子,这些开发商主要是答谢樊在审批具体项目、批土地等方面提供的帮助,大多曾给过樊多达上百万元的贿赂。
3.防微杜“钱”
官商之间需要“防火墙”
法院审理查明,从1988年至2008年间,樊中黔利用职务便利,在房地产工程建设、项目手续审批、项目招投标、城市建设配套费减免、相关工程资金拨付等工作中,为他人谋取利益,长期大肆收受贿赂共计人民币1005万余元、美元4万元、欧元0.8万元、港币24.8万元、价值18万多元的50根金条、价值人民币1.7万元的黄金版《周易》经书一本。其尚有人民币246万多元、美元25万多元、欧元12万多元和36万多元港币不能说明来源合法。
2010年7月29日,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并罚,判处樊中黔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一审宣判后,樊中黔不服,口头提出上诉。其后,在上诉期内,樊中黔又书面表示撤回上诉。
这起腐败案的最大特点就是政府官员与开发商勾结、被开发商侵蚀、为开发商牟利。
专案组发现,仅樊收受的所谓“礼金”就多达千笔,在这种俗称为“喂堂子”的行贿行为中,樊相当于池子中的“大鱼”,喂肥了他,也就意味着在城市建设领域可以少受刁难、办事畅通无阻。
贵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勇建说,办案人员非常深切地感受到:“商向官进贡,官为商牟利”已成为房地产行业内普遍存在的“潜规则”,而这并非贵阳一地所独有,只是在樊中黔一案中表现得更为集中。如何建立政府官员尤其是管房、管地官员与开发商之间反腐“防火墙”值得各级反腐、反贪部门思考。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