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兴亲情灭门案中,亲手杀了六位亲人的李磊交代,作案起因是父母从小对他管教过于严厉,年少离家出走时就有杀人想法。李磊的交待,让许多家长感叹:还能、还敢管教孩子吗?”
在美国心理学家杜布森博士《勇于管教》最新版中文译本新书发布会及“勇于管教善用奖励”专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和受邀家长们的讨论让人深思。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理念中关爱教育的渐渐风行,网络时代的来临……种种因素困扰着中国家长:我们究竟要不要管教孩子?我们如何管教孩子?
纵容溺爱后果严重
“棍棒底下出孝子”,在许多家庭仍奉行这样的教子原则。薛女士是一个7岁男孩的母亲,她说:“孩子在4岁前接受的是严父严格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持续几年后,我们认识到错了,应该给孩子理解和尊重,结果逐渐演变成我的溺爱,现在意识到我们又错了,小家伙造次得厉害。”
“薛女士的经历并非个案。许多年来,关于管教孩子的方法和原则一直广受争议,或许,这就是育儿原则经常在严酷管教和纵容溺爱之间来回摇摆的原因。”北京关爱家庭中心创办人、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理事钱红林说。
严苛的管教和放纵有时会在一个家庭和未成年人身上交替出现,特别是未成年人进入青春期之后,父母往往会由于对子女表现的失望,从放纵进入过严的管束,或由于再也无力管教而放手不管,那就会出现双重悲剧。
“勇于管教”意义重大
“勇于管教”的概念出自美国心理学家杜布森博士的《勇于管教》一书。
专家们认为,与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情形比照,“勇于管教”在当代中国社会也意义重大。
“中国目前大部分都是‘六一’儿童,在6个长辈的宠爱中长大的孩子,对其如何教育在历史中鲜有经验可循。我们不能培养出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下一代,在此情形下,重提勇于管教,意义非同寻常。”来自台湾,曾任教美国公立小学的哥伦比亚大学生教育学硕士陈黄怡文说。
“勇于管教”要重视沟通
杜布森博士40年来倡导的“勇于管教的五个原则”值得中国父母借鉴:第一、培养孩子对父母的尊重,第二、最好的沟通机会通常在管教之后,第三、避免喋喋不休的唠叨,第四、不要让孩子陷入物质享受,第五、在爱与管教中建立平衡。其中,培养孩子对父母的尊重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
“当然,杜布森博士认为,尊重是双方的,父母应保护孩子的自尊,永远不要贬低他们,嘲笑他们,或是令他们在朋友面前难堪。管教不是不加辨析地对孩子进行管制,而需要父母判断孩子不受欢迎的行为是否是对父母权威的公然挑战,当父母设立了界限,如要求2岁孩子‘不能独自穿马路’,要求10岁的孩子‘上网须有时间限制,且有内容限制’,17岁的孩子‘男女同学约会须遵守晚八点前回家、不可发生性行为’,他们还公然违抗后,父母必须根据结果来决定采取何种形式的管教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