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当过‘余则成’”
2010年9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也曾当过‘余则成’”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 本报专访当年地下工作者徐立夫
董世一 记者 俞宝强
 

谍战剧《潜伏》里男主人公余则成的经历,危机四伏、险象环生,让人深深体味到我党地下工作者的不易。今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为此,本报专访了一名当年的地下工作者,他也有着“余则成”般的跌宕起伏,被叛徒包围的惊险经历。

20岁受命组建地下交通站

老人名叫徐立夫,虽已年逾八旬,依然步伐稳健、精神矍铄,说起话来声音洪亮。老人告诉记者,他平时喜欢读书、看报、做一些锻炼,也经常会看一些谍战剧。我们的话题,也就从《潜伏》开始,聊到了徐老自己的潜伏生涯。

抗战前徐立夫曾读过两年私塾,也就是从那时起懂得了一些基本的革命道理。1940年1月参加革命后,便被安排在无为县江坝乡新村任党支部书记、理事长,从事建立地下交通站工作。 “在无为县,有我们一个地下组织,专门收集情报。我就在那等情报出来,负责地下联络交通运送情报。”

从1941年到1943年,徐立夫除了建立地下交通站,还负责组织地方群众为部队行军送担架、粮食等物品。1944年8月,徐立夫担任了无为县白茆区洋桥乡理事长。这时传来消息,皖南支队政治部主任张劲武叛变投敌,躲到了鬼子据点——神塘河。

两路夹击 打得敌军缴械投降

1945年农历正月初二,人们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张劲武带着鬼子悄悄地进入了洋桥乡,进行扫荡。

“记得当时天一亮鬼子就把我们包围了,到处都是敌人,我们根本没地方躲。最后我们急中生智,躲到了神塘河。”再回忆起那段往事时,徐老笑着说:“这不正印证一句话嘛: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

徐老至今还记得,1945年6月,随着当时皖南新区的不断扩张,新区干部缺乏,徐立夫被调往南芜县清水区保星乡任指导员,却在报到的途中,偶遇敌军。情急之下,徐立夫趁敌人不察,和战友们兵分两路,一路过河吸引敌人注意,一路绕道夹击敌人,打得敌军个个缴械投降。“当时我们在暗他们在明,趁他们不备,我们突然夹攻,打了不到半小时,战斗就结束了。”

1948年12月,徐立夫从部队转业,担任了肥西县公安局三河派出所所长,1987年12月离休。60多年过去了,每当回忆起战斗中的岁月,徐立夫仍是记忆犹新,从曾经的烽火岁月到如今的和平年代,徐老感慨颇深:“那时想也不敢想有现在的生活,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大家要好好珍惜啊!”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