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个性而努力奋斗的年华
2010年8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为个性而努力奋斗的年华

 

看电影,一定要看法国的,别管看不看得懂,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听音乐越小众的越好,再不济也得是陈绮贞或小野丽莎什么的,男性切记自己喜欢的女生类型是桂纶镁型的,女性最爱听的歌是陈升大哥的沧桑。最喜欢的电影一定要是蓝色大门,要是想写一些文字,有事没事都得摁回车键。

说的是谁?说的就是九十年代以后的文青们。相比起来,他们的答案更为直白而坦率,但别反感,毕竟,这是他们的时代!张亚琴

生命的一半,留给艺术

严正(深圳某商贸公司销售人员)

这个1984年出生的寿县人,从2006年开始诗歌创作,还是首届“在南方”诗歌奖获得者。现在,他抛却诗人的头衔,在深圳某商贸公司任销售员。然而,生命的另外一半,他仍然留给艺术。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对文艺青年是怎样界定的?

严正(以下简称严):先说说我对文艺青年这个概念的感觉吧!首先他是“文艺”的,对于青年可能很多人会从年龄上划定,在我眼里文艺并没有年龄上的差异,或许有,但却是细小的,一些年轻的一代是有可能写出不年轻的作品的,或许等我们老了,可能还会出现我们对一些比我们年轻的写作者的敬畏。当然年龄是个前提,说文艺青年首先他得是青年,他是青年即便有文艺,但已经有独立的文本显现,那么他可能已经不算文艺青年了,如果青年这个词是用来修饰一个人文艺素质的话。

记:作为文艺青年,你最喜欢什么?

严:相比来说我更喜欢文字带给人的游戏,当然我的阅读方向比较宽泛,除了文学类我还偶尔喜欢翻阅有关音乐、摄影、美术等艺术的相关书籍。就文学来说我更偏向并乐于去接触一些外国的文学作品,在那里我时常能触碰到瞬间凝成的词汇,带有冲出喉咙似的灼热气息。很多外国的作品及其重视语言的探索及它的回归现象,能够让我在阅读之中困顿于时间、空间、词源等要素之间的关系。而这些却是我在本国作家的文字中难以接触到的。

记:说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状态?

严:记得在我的一篇访谈里说过,还是那样的生活永远是第一位的。一个人只有生存问题解决了,这样他才能抽出时间和精力去安心写出点什么东西来。我对未来生活的要求也很简单,能够在一个不太繁华的城市拥有属于自己的一间房子,我可以安静地思考与写作,并且身边有几个朋友就满足了。

记:你有偶像吗?

严:我最喜欢的是维特根斯坦,我甚至偏执地认为他是二十世纪乃至现在,最后的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影响了许多人,对文学也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在他的生活和工作中都为自己设置了一个最高的标准,这也使得他的一生充满着紧张和痛苦。

记:听说你们那一圈子爱好文艺的朋友会经常聚会?

严:聚会是常有的。我喜欢和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喝酒。在酒局上的话题无非是最近的状况,写作上的发现,这个国家的政治等等。当然,偶尔还会涉及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呵呵。

记:你喜欢文艺青年这个称谓吗?

严:这个对我来说没有多大影响,一个人贴上了文艺青年的标签他未必就文艺了,相反一个人没有贴上文艺青年的标签也未必就不文艺了。称号和名字一样只是符号,最重要的是生活,生活,再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到你正确的文艺观,这个才是至关重要的。

成为“安徽90后诗歌第一人”

何伟(皖西学院学生)

在文艺青年的群体中,大学生是重要的一员。他们的青涩,他们的率真,都是最纯粹的。何伟也不例外。当记者提出问题时,他的回答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我想,这就是年轻。九月,何伟就升入大三,但对于自己正在进行中的文艺青年生活,他正乐意地享受着。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认为自己是否属于文艺青年?

何伟(以下简称何):我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只觉得自己首先是一个活着的人,父母的儿子,老师的学生,头顶上剩下的是天空和飞过的候鸟,没有帽子。如果这么一问,我只知道自己还是一个喜欢文学艺术的人,我还年轻。

我对文艺青年的感觉,绝不是简单的喜欢,绝不是自己搞两篇作文、唱几首歌、临摹点画、搞个DV记录个片断。第一,在文艺上有自己的观点,并在摸索创作中,并未达到一定高度。第二,年龄上还没达到中年,如果文艺上还没有独树一帜或得到普遍的认可,他年龄大了,那么他可能是文艺中年,文艺老年。这样的等式就是:文艺青年=文艺+青年。简单点说就是文艺(青年),年轻人在文艺上还不成熟。

记:你觉得90年代以后的文艺青年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何:年轻。一个是年龄上,一个是作品上。二者也互相影响。90年代以后的人都还在学生时代,他们对文艺的认识还是片面的,更多的人还是想记录触动内心的东西,由于自身阅历的局限性大家对文艺的驾驭还是相当不够的。另一个更是凭借年龄的优势,很多人有成名要趁早的念头,更是躁动不安。这种过早的追求名誉而不下功夫于文艺本身上,最终文艺的本身没有大的突破。

记:文艺青年都有一颗敏感的心,你是吗?

何:人人都有一颗敏感的心,不仅仅是文艺青年。不过很多人为了自己的目标在忙碌追求着,他们把敏感的心遮掩了,他们的感慨都不轻易说了,总感觉那些都是年轻时的特征。不过我觉得自己不够敏感,但倒是一个好感伤的人。

记:你最崇拜谁?为什么?

何:我没崇拜过谁,没有偶像。我更喜欢看些我认识有所接触人的作品。像诗人魔头贝贝、陈巨飞、孙苜蓿,当看到他们优秀的作品时,我不会有明明如月不可掇得的感觉。

记:你认为什么样的文艺作品最震撼人?

何:给你背首魔头贝贝的诗:已经很久没有听见/清晨的鸟叫/光照到脸上/仿佛喜欢的人/来到身边……就这样的感觉,直抵人心,无懈可击,实在。

记:像你这样的文艺青年在大学是怎样的?大学的文艺青年多吗?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

何:大学里的文艺青年还是有很多的,像我们学校有诗社、文学社、红协、话剧社、音乐美术书法等协会,每个协会都好几百号人。像我所了解的一些人他们在生活中都是有自己见解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干什么,而且很多都很有个性。他们都是普通人,但又不普通,都自我实在地生活着。

记:你喜欢别人把你贴上文艺青年的标签吗?为什么?

何:我不喜欢别人给我戴什么帽子。我喜欢别人叫我那个眉目清秀的小伙子,那个焦虑不安的少年,那个喜欢写诗的年轻人。文艺青年太多,当无数个相似的我站在一起,大家可以说这帮文艺青年。但独立时,我还与众不同呢。每次在博客写完东西贴标签的时候,我只会贴上“安徽90后诗歌第一人”,哈哈。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