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贪官死罪”如何能过民意关
地球七大极点排行榜
非常道
“情节恶劣”,多此一举
读报
官员出逃为何要三个月来证实?
3上一篇 2010年8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官员出逃为何要三个月来证实?

 

坊间流传已久的安阳市委副书记李卫民神秘失踪一事,终于有了权威说法。27日晚间20时许,来自河南官方的消息证实,河南安阳市委原副书记李卫民涉嫌职务犯罪出逃,已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检察机关也已依法对其立案侦查。

其实,官员做到李卫民这个级别,已成为一个重要公众人物。如果人们连续多日不能从电视上、报纸上看到其身影,大抵是会有所猜测的。也因此,当地官员为掩饰李卫民真正去向而做出的解释、回避,乃至掩饰,只能是徒劳。而且,越是这样的堂皇说辞、官样文章,越是能够在损害政府公信力的同时,激发公众的想象力,于是,疯长的传言就成了公共领域里难以遏止的、单调的作物。

听任流言传播三个月之久,当地官员的表现让人费解。合理猜测一下,一种可能是,地方官场的稳定需要一段时间,案件信息的披露需要一个过程。不过,这个理由比较牵强。市委副书记稍有异常表现,那些与其有瓜葛、有利益往来的官员、商人,该知道的自然早早就知道了,不可能真正“封锁消息”。即便能够封锁一时,却也绝对不会封锁三个月。以此说来,遮蔽信息所遮蔽掉的,只有一般民众。

还有一种可能是,地方上或许正在通过某种努力,像温州市对待出逃官员杨湘洪那样,设法劝说、催促李卫民回来。即便真有这样的努力,也没有必要长期隐瞒其去向。按照《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公务员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予以辞退。此外,《公务员处分条例》也对公务员的旷工做了明确的处罚规定。难道,李卫民就该享有法外施恩的殊遇?

最近几年,各地出台了很多制度防范官员腐败后出逃,严治“裸官”的声浪也一度成为官方民间的共识。著名反腐学者、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林喆甚至在2009年年底预测,在未来的反腐工作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大新气象将是,“贪官出逃的机会越来越渺茫”。然而,现实却依然不乐观。

扎紧防范官员出逃的制度篱笆,一方面要将预防腐败的措施更为前置,如对现有的官员出国的审查机制更严格地贯彻,加强防范官员外逃的部门间工作协调机制。另外,还需摆脱对封闭的权力自行监督依赖,进一步推动信息公开,引入广泛的社会监督,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从严治官”,防患于未然。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