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政治体制改革进“深水区”
2010年8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从打破“铁饭碗”到“我要当局长”
深圳政治体制改革进“深水区”

 

今年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纪念日。30年间,深圳从一个人口不足3万的边陲小镇,快速崛起为一座人口超过1400万,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社会和谐、适宜人居的现代化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30年间,深圳的改革一直走在全国的前沿。如今,深圳的政治体制改革迈入“深水区”。

1. 公选8个正局级干部

45岁的冯现学从44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通过自荐获任深圳市坪山新区管委会主任,成为深圳今年公开推荐选拔8个正局级官员中最年轻的一位。

深圳在今年5月第五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加大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方式的力度,到2015年,至少一半新提拔局级以下干部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产生。相隔不到一月,深圳市委组织部对外正式公布通过公开推荐选拔8名市管正局级干部。短短5天时间里,共受理了219人报名,其中69人自荐。

深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赖育坤说,从市委全体会议差额推荐,到组织部门差额考察、常委会差额酝酿,再到最后的市委全体会议差额票决,在允许毛遂自荐的同时,8名局级干部人选的确定,每一个环节都经历了差额的选拔。

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玉凯看来,官员选拔制度的完善,是近年来国家一系列规范干部任用、加强干部监督、深化人事体制改革的体现。

2. 新进公务员全部聘任

在通过竞争性选拔委任制官员的同时,深圳还试图打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来仅存的“铁饭碗”——新进公务员全部实行聘任制。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首先于上世纪80年代推行聘任制,接着在上世纪90年代事业单位开始实行全员聘任制。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陆韬说:“无论从国家部署还是当前社会的需求来看,下一步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都必须是公务员自身,实施公务员聘任制和分类管理改革,不是要不要改的问题,而是今天改还是明天改,是主动改还是被迫改的问题。”

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全国聘任制公务员制度试点城市,深圳在这一领域的改革始于2007年,但当时还局限在小范围探索,2007年和2009年分两批招聘了53名聘任制公务员。今年,改革在当地全面推开,所有自1月1日起新进入深圳公务员队伍的人员均实行聘任制。当地政府还在原有制度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出台了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办法、社会保障实施办法及新的合同标准文本。

今年参与招聘的大学生们不再是“入阁为官”,而是与入职企业一样,通过签订三年期限的劳动合同成为一名公共服务机构——政府的“打工仔”。

据统计,共有4万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报名,34545人参加笔试,对166个职位的350个名额展开了激烈角逐。

3. 推行公务员分类管理

在推行聘任制度的同时,深圳还于今年1月开始正式推行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将公务员分为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和专业技术三个类别,并为后两类建立独立的职务序列,工资待遇不再与行政职务级别挂钩。这意味着未来深圳近七成的公务员将不必再通过仕途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只要努力工作,通过年功积累就可打破职业发展的天花板。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李罗力教授说,虽然公务员分类和聘用制在中国刚刚起步,但是这些改革有助于在政府部门建立起以专业化和公平竞争为核心的职场文化,这是对中国上千年来“官本位”文化的一种消解。

为了全面推行聘任制,深圳市的改革方案继承了过去30年“增量改革”的思路,从新聘用的年轻人开始,力求通过制度的优越性来不断吸引老公务员。

为此,深圳市针对聘任制公务员退出了政府年金制度,由财政每月按其工资的8%~9%划拨年金,作为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既可以确保两类新老制度下工资待遇的平衡,又可以使公务员养老实现与企业年金和社会养老保险的对接,为公务员退出扫清机制障碍。

去年5月,《深圳综合配套总体改革方案》获国务院批准,其中行政体制改革位居改革首位,与7个国家级综合改革实验区相比,这是深圳特有的。

“应当充分认识中央冀望深圳继续走在全国改革开放前列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一部主任赵智奎说。

相关新闻

新老深圳市委书记谈深圳

从“杀出一条血路” 到“走出一条新路”

深圳市委书记王荣:

以“杀出血路”的勇气“走出新路”

■显然,守摊子是没有前途的,深圳应该再创新业,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在新的起点上“走出一条新路”。深圳必须坚持“追求‘好’、力争‘快’、坚持‘特’、突出‘新’、立足‘干’”的总体原则。

■深圳特区30周年,就像一个人的而立之年一样,还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年纪。而立之年的梦想又不同于早期甚至童年期的不切实际,因为有积累、有基础,30岁的时候精力旺盛,梦想也更理性。但30岁也很关键,经不起折腾,因此既要有梦想,也更要有切合实际的举措,走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现在要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上桥过河”,走科学发展新路子。

站在30年这个时间节点和新一轮发展的起点上,深圳也确实有“成长的烦恼”、“转型的阵痛”。首先就是经过30年发展,大部分人圆梦之后如何再造干事创业的激情?这需要我们在新30年里,继续营造当年那种想干、敢干、快干的创业氛围,继续营造孔雀东南飞的人才环境,再造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原深圳市委书记吴南生忆特区初建:

如果要杀头就杀我好啦

■如果办不成,要杀头,就杀我好啦!

不花国家的投资,建设一个现代化城市(这是计划经济绝对办不到的),深圳经济特区的这一实践,是它对全国的又一个贡献。搬掉罗湖山,建成罗湖小区,是深圳特区的决定性战役,没有这一招就没有今天的深圳。

■“要杀出一条血路来”,绝对不是一句轻松的口号。必须破除陈旧思想观念,打破条条框框,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把市场经济引进来。改革也是某种意义上的革命,需要冒风险,需要奉献精神,需要解放思想。

特区的使命远没有终结。未来30年,深圳依然任重道远。

原深圳市委书记李灏:

当年几乎没有一项有红头文件

■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伟大事业,中间有些曲折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只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坚持大胆闯大胆试,就一定能够成功。深圳当年的改革几乎没有一项有红头文件。改革就要奋不顾身,对人民、对国家有利就敢闯、敢试。

■深圳作为改革的实验场,最大的贡献是什么?不是交多少税、创多少外汇,当然这些都是重要任务,重要贡献,但是最重要的任务、最大的贡献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子进行探索,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能够让中央做出一个全面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为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到市场经济体制这样一个重大转变提供实践经验。

原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

用“拓荒牛”精神不断推进创新

■深圳创造的“深圳第一”不下几百个,诞生的“深圳首创”也有成千上万,其领域涉及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济体制、运行机制、规章制度、法制建设等等,不一而足。“深圳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创新?这就是深圳经济特区的实践造就了创业者们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拓荒牛精神”。

这种“拓荒牛精神”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更非一蹴而就,它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特区创业者20多年前赴后继的探索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无数次由失败到成功的磨练,才逐步形成的一种精神。这种“拓荒牛精神”一旦形成,就成为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强大精神动力。星报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报道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