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面对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光怪陆离又自相矛盾的论调。究其原因,这恰恰反映了面对日益发展的中国,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对中国的历史定位和国际角色认知的复杂化和多元化。
这一方面源于中国发展是首次以和平方式实现的,是在国内多元文化和谐共存、存在一些问题的背景下发展的,因而导致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发展从不同角度会解读出不同的结论。
另一方面,面对中国日益发展,各国因为处在不同的角度、存在不同的利益关系,因而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有的期待,希望搭顺风车;有的嫉妒,心怀不满;有的感到威胁,力图防范甚至阻遏。甚至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利益集团在不同时期对中国的看法和心态都会发生变化。
无论如何,只要中国继续和平发展,只要中国与世界关系进一步密切,有关中国的各种论调就会继续存在,新的奇谈怪论就会不断涌现。中国应学会在坦然面对各种论调中走自己的路。
谬论一: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在冷战结束后的很长时间内一直主导着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对华思维,并深刻影响着美国的对华战略。新时期的“中国威胁论”出现在冷战后,其背景是苏联威胁消失以后,中国经济、军事逐渐强大,“中国威胁论”开始在美国、印度和日本等国泛滥起来。“中国威胁论”虽然影响着一些国家的对华政策,但并未影响到国家间的正常交往。在很大程度上,此类“中国威胁论”更像是一种舆论战和心理战的武器,试图以此来影响中国的对外行动和外部环境。频频出现的“中国威胁论”提醒我们,在争夺国际舆论方面,我们需要更完善也更全面的一整套应对策略。对于此类舆论战和心理战招数,必须予以及时而恰当的回应。
谬论二:中国崩溃论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形形色色的中国经济“崩溃论”时有出现,动机各有不同:有的是以偏见代替理性,有的是夸大其词、博取关注,少数则是唱衰中国、做空渔利。然而,不管是哪一种中国经济“崩溃论”,都明显缺乏对中国问题的全面、深入了解,也明显缺乏对中国问题的客观、平衡的分析。
谬论三:中国傲慢论
在美国看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中国已经变得越来越“傲慢”,甚至不把美国放在眼里。因此,在美国国内,主张对中国不能再“迁就”,而应采取更加强硬政策的意见,逐渐占了上风。其实,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仍面临诸多国内国际挑战,中国既没有傲慢的资本,也没有傲慢的意愿。
谬论四:中国独秀论
客观地看,中国国力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已今非昔比,外界也已认识到,要解决国际重大问题离不开中国参与。然而,人们应该看到,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独秀论”的鼓吹者看似在“美言”中国,其实是试图借此压迫中国承担与其能力不相适应的国际义务,同时影响中国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谬论五:中国责任论
冷静观察当前热炒的“中国责任论”风潮,人们可看到一红一白“两张脸”:唱红脸者夸大中国的经济表现,动辄将一些不符实际的高帽加诸中国,仿佛中国真成了世界经济的“救世主”;唱白脸者将国际金融危机归咎于全球失衡,又将失衡主要归到中国头上,由此要求中国“转变政策”,承担更多责任。 星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