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99年,“洽洽香瓜子”在市场上一经亮相,便很快走红。此后,洽洽食品连续十余年蝉联坚果炒货行业的“龙头老大”,带动了整个产业的井喷式发展。现在的华泰并不仅仅经营洽洽瓜子,而是一个集团产业。除了炒货之外,他还有包装、房产、农业产业化等一系列的业务,15年来,万名华泰人在合肥这片热土上不断地书写着传奇……
实习生 胡龙生 记者 董艳芬
把“炒瓜子”卖成“煮瓜子”
有人用“第一徽商”来定位洽洽瓜子的创始人——合肥华泰董事长陈先保。在炒货界,陈先保确实是很有创意的商人。
把“炒货”卖成“煮货”,不仅是陈先保的一次革命,更把洽洽推上炒货界龙头地位。
1995年,陈先保辞去机关科长职务,先是经营儿童“棒棒冰”,迅速积累资本后开始创业,推出“洽洽”瓜子,很快,“一下子就火起来了”。陈先保采用了全面革新、多方整合的综合手段:将传统炒瓜子改为“煮瓜子”,在华泰,“洽洽”炒货系列是没有师傅一说的,只需按照煮制、烘干等各项程序规定的流程和作业指导书操作,就能生产出口味一致的合格产品。
嗑的是瓜子,吐出来的是文化
为瓜子注入文化内涵,则是陈先保让洽洽完全摆脱竞争对手模仿复制、有效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胜宝典”。
在外包装上,洽洽首先采用环保的纸质包装;在包装袋里放入文化卡片,让消费者在嗑瓜子的同时还可以品尝中华文化(如至今仍为人称道的《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文化卡片等);在当时一年的利润还不到400万元的情况下,拿出了400万元在央视一套节目做品牌广告;当时流行的“恰恰”舞蹈,其内含的青春韵律让陈先保产生“洽洽”名称的灵感,从而诞生了“洽洽”这个中国驰名商标,如今“洽洽”商标价值超过18亿元。
“洽洽”,嗑的是瓜子,吐出来的可都是文化。“洽洽”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远销东亚、东南亚、欧美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引导行业建立瓜子“国标”
由于“洽洽”对原材料的质量指标严格把控,“洽洽”的标准成了瓜子行业事实上的原料标准。
记者了解到,2000年9月,华泰一次性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同年被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障中心评为“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障中心质量保证产品”,成为炒货行业唯一免检产品; 次年,成为合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被合肥市列为“市重点保护企业”。 2002 年4月份,通过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C”标志认证,成为安徽炒货行业第一和合肥市第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洽洽人的身影。多年来华泰集团坚持“利益来源于社会,回报社会”的理念,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捐建希望小学、设立“洽洽快乐奖学金”、支持光彩事业、帮助设立见义勇为基金会、捐款捐物抗震救灾等等,截至2009年12月,集团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达2000万元。为发展地方经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