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他是钢结构市场后来居上的“矫健黑马”,有人说他生产的是钢筋铁骨的产品,却藏不住善良柔软的内心,更有人为他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创业精神所深深感染。
他异想天开却梦想成真,从一个包子店的小老板逐渐成为钢构企业的董事长;他不善言辞却擅长经营,用了不到十年时间,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建材厂,朝着中国最大钢结构生产基地铿锵前行。
鸿路的壮大是“苦”出来的
记者: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的小建材厂,到安徽首屈一指的钢结构集团,鸿路在短短几年内创造惊人的奇迹。一路走来,您感受最深的有哪些?
商晓波:曾经很多人都问过这个问题,我笑说是自己运气好。其实,天上哪会掉下馅饼!鸿路的发展壮大,是汗水浇的,用心血滋润的;一句话是苦出来的。我来安徽发展时,就带了几个哥们,在瑶海租了几间房,办起了鸿路建材有限公司。一切白手起家,房空屋敝,人少财缺;当时,企业没有装卸机械设备,装卸全凭人工,自己坐在办公桌前是老板,下到车间是员工,常与员工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工作流汗在一起。那时,从浙江老家运过来的货源材料,到合肥往往是半夜,只要汽车声一响,立即惊醒过来,冲上去,肩挑背扛,装卸完毕,常常都是天已微明。那时人确实苦,心却是甜的;那时只想到的是鸿路、是工作、没想到什么是苦。人心齐,泰山移,凭着心往一处使的凝聚力,鸿路建材发展得还挺不错。2年创业,产品竟覆盖合肥地区半壁江山,这就是艰苦创业的绩效。
但是我后来就想,新生的钢构产业的前景可能会更好,因此当即把眼光投注到钢构生产线。说干就干,立即在双凤工业区筹款购地,2003年上半年,正式移师双凤工业区。我还记得,当时场地一片泥泞,连歇脚躲雨的地方都没有,为了尽可能地提前生产,刚浇筑完地面还来不及盖成厂房,立即就购置生产设备并且立即投产,露天整整工作了半个月。这一年生产、销售形势意外得好,产值超过6000万元。其实我一直都不敢懈怠,企业只有不断发展,做大了,才有做强的可能。
企业站稳脚跟首先靠“品质”
记者:我们发现,近几年来,鸿路集团自己设计、制作、安装的钢结构工程扩展到世界三大洲,十几个国家与地区。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乘风破浪,立于不败之地,您认为鸿路钢构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商晓波: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站稳脚跟,靠的是什么呢?最根本的是优良的产品质量。细节决定质量,质量决定一切,没有质量优秀的产品作保证,这个“量”的扩张就无从谈起。质量立品牌、质量美品牌、质量固品牌,技精、艺细、效高,以过硬的产品质量打造畅销全国乃至世界市场的通行证。因此,质与量的发展应是协调的,质量管理应是全方位、全员参与。因为质量过硬、品质优良,短短几年,我们就获得了各级政府、部门颁发的各类奖励30多项,发展成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型现代化企业。
质量的保证取决于有着过硬技能的团队。近年来,我们承接了濉溪路管线桥、安哥拉公路桥、合肥市太湖路、望江路、水阳江路人行天桥以及金寨路高架桥、习友路匝道等桥梁工程,成就了一批技术过硬、素质较高的项目施工管理队伍。我们的工作效率,我们的服务质量,我们的信誉,以及由这些创造出来的“鸿路”品牌,是我们最大的优势。而一流的技术也是造就良好品质的重要条件,我们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逐步形成鸿路自己的技术体系。
从2006年开始,我们就提出了“打造技术鸿路”口号,集团也朝着技术型企业的方向发展。2009年1月,鸿路集团通过审批,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打造中国最大钢结构“基地”
记者:现在的鸿路钢构,拥有安徽合肥、湖北武汉、江西南昌三大生产基地,具备强大的生产能力,已经发展成为钢结构行业的佼佼者,未来将会呈现出怎样的鸿路集团呢?
商晓波:我们在企业愿景中就写了,要创中国品牌,建一流企业,打造中国最大的钢结构制造基地。所以鸿路的发展目标是:通过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在桥梁钢构、设备钢构、名牌钢构及总包企业代工领域,迅速建立起领先优势,成为中国规模、品质皆一流的钢构制造企业,成为中国钢构名牌。
合肥以及安徽这片热土成就了我的创业梦想。我也深深懂得,企业在发展的同时,既要遵循“在商言商”的法则,更要乐善好施,善待社会。几年来,我们一直在这样做,尽点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在汶川地震时,说实话,当我看到,我们在都江堰抢建的那60000多平方米板房学校圆满竣工时,感到说不出的激动。企业家赚钱的目的是创造价值。越是大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重,对社会的回报就要更多,能担当起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真正的好企业,才能不断地推动社会和经济向前发展。
【简单名片】
商晓波,1974年3月出生,原籍浙江。现任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安徽省浙江商会副会长。商晓波荣获“合肥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个人”、“2007年浙商创新奖”以及“2008安徽年度经济人物”等荣誉称号。
【经典语录】
谈企业:健康成长是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只有健康,才能保证公司稳步持久发展,才能最终赢得市场,赢得未来。
谈发展:生产形势好了,头脑可不能发热,建材业务今天好,不等于明天也好,既要想今天怎么做好,更要想明天怎么做会更好。
谈责任:每一项工程都关乎国家名誉,不赚钱也要做,而且必须做好。这可与“出风头”无关,扶危济困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干企业应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主动挑起社会责任的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