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承
追究真假大过于道德拷问?
创意无限的广告
语录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8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追究真假大过于道德拷问?

 

长江大学宣传部长李玉泉表示,获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本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的《挟尸要价》与事实有出入。事实是:在打捞中,两条船共同作业,捞到后要迅速地用绳子拴着手或脚,避免再次滑落水中。船太小,在深水处不容易把尸体捞上来,要牵引到岸边再捞起。着白色衬衫者手牵尸体挥舞手臂是指挥岸上的人们配合将尸体打捞上岸。但误读的结果使“牵尸靠岸”在某些媒体的报道中变成了“牵尸谈价”。(8月20日新华网)

事实上,迄今为止,《挟尸要价》照片已三次获奖了。2010年2月4日,中国记协主办的“2009中国瞬间中国新闻摄影大赛(第三届)”上,《挟尸要价》获一等奖。全国摄影艺术展评选,《挟尸要价》获纪录类银奖。

一张引起巨大争议的新闻照片连连获奖,即便是作者张轶本人也颇感意外,毕竟“展示负面的东西获奖机会少之又少”。从情感上讲,至少我是不同意这张照片获奖,因为它在鞭挞丑恶的同时更是在呈现一种伤害,对英雄们的家属。

其实,李玉泉的质疑依旧不无意义。他引导公众的目光回到了2009年10月24日下午4点50分这一刻。他所发出的疑问,是获奖照片所展示的那一刻,是否展现了其如文字说明的“挟尸要价”的现实?对于质疑,有关方面说要彻查,还公众一个真相。其实,我更愿意听到的结果是:这张图片是假的,根本不存在挟尸要价的情况。因为我实在是不忍心多看照片一眼:水中是因勇救落水儿童而牺牲的19岁花季青年的遗体,船上是用两根冰冷的绳索拉着英雄遗体正在讨价还价的两个打捞客……

然而,多方证实当时曾经发生过“要价”事件,这一点似乎毋庸置疑,也证明了照片中的王守海,的确是“要价”团体的一员。可是,《挟尸要价》这张照片有无造假,我们追问真相,意义未必很大;重要的是,这张照片之外有没有过或有过多少挟尸要价与大发落难财的丑恶?身为公共服务者的政府,是否依然“爱莫能助”,任由这些人胡作非为?个人认为,这些问题倒要比照片的真假重要得多。或许,《挟尸要价》的连续获奖就是个最好的证明。

这是一种道德上的拷问,为那些突破做人底线的无良商贩。  张亚琴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