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房郢、董铺水库是合肥“大水缸”。10多年前,两水库附近村民在水库里洗衣服、洗猪草、给家禽牲畜喂水,遇上天旱,还能有水灌溉农田……这些曾经的美好图景,却造就现在合肥“大水缸”的病根。8月20日,记者先后到大房郢水库上游的徐桥村、新元村、陈塘社区养殖场等现场,实地采访了保护区生态环境情况,发现现状堪忧。
孙红霞 夏云起 记者 俞宝强
现象:“养殖户”离“大水缸”仅几步之遥
上午10点,记者一进入园艺场社居委,就看见一条细长的水渠直通到村尾,墨绿色的渠水发出阵阵恶臭。水渠两边,房屋凌乱地散落着,其中不乏新建的房子,一排一排地接着队,“望着”这片风景不错的“海景”。
据介绍,这里的绝大部分房子,可不是为了住家,而是搞养殖场,大概有263户。而这么庞大的“污染源”却没有铺设污水管网,一旦下雨,这些鸡鸭鹅群、人们的生活污水以及农田所施的化肥等都有可能随着雨水,直接流入“大水缸”。
采访中,住户秦贾辉告诉记者,自己家鱼塘里的鱼,就是吃鸭粪,鱼塘换水时,水就通往旁边的水渠流向董铺水库,他们在这里已经养四年了,每年出产上万只鸡。
原因:“大水缸”原本是为了“蓄洪”之用
按照现行法律规定的界限,这些房屋位于大房郢水库二级保护区,但是,却离大房郢水库仅仅几步之遥。为什么相关部门允许养殖户在水库二级保护区,开展养殖活动,并且一养还是好几年?
“二级保护区确实不能开展任何养殖业,但是我们在搬迁的过程中,困难是很多的。”庐阳区环保局局长马兵江一脸无奈,向记者讲述了其中的缘由。
“早在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建立之前,这些人就在水库边扎根生活。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建设之时,是为了‘蓄洪’,而不是解决饮用水问题,所以他们的房子地势比较高,没有‘防洪’威胁,在当年建水库时的‘拆迁’中也被忽视了。现在他们进退两难,要生存,就会有污染。”对于水库边上搞养殖,马兵江告诉记者,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现在也在积极协调搬迁中。“现在养殖场仅剩一家了,其余的全部搬出。”
治理:拦截水库“毒瘤”有时仍无能为力
与养殖业的污染相比,工业污水排放更为严重。上午11点,记者沿着两大水库,一直“追寻”着排污口。在长丰县双凤工业园、岗集工业基地附近,记者找到了“臭名远扬”的两大排污口,在当地居民的介绍下,目前工业园建设好了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排放在上个月底就开始减少。
“这是蜀山汊,以前是水库的最大‘毒瘤’。一路经过高新区和蜀山区,流向董铺水库。在五六年前,这条渠里的水还是很清的。当时,附近的居民全部在这里洗衣服,可现在连浇菜都不敢用这水。”上午11点半,在科学院路上,记者看到此处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水渠。董铺水库管理处副主任陈三兵告诉记者,目前上游半岛新村居民家卫生间里的污水,都经过这条渠排放,气味简直臭不能闻。
“离水库不到500米,这样排污使饮用水源地‘太受伤’。拦截污水的管道已完全建成,也已开始运行,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陈三兵指着排污口旁的一条通道告诉记者,污水已从拦截管道流入污水处理厂,但是水位一上升,污水便另辟蹊径,又会越过拦截通道,排入“大水缸”。“7月12日,合肥降雨量刚达到25毫米,拦截管道便无能为力了,管道还需要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