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首个十年是大师凋零的时代。2005年6月30日我国著名国学大师、书画大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启功先生因病在京逝世;2005年10月17日,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在上海辞世;2009年7月11日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因病在京逝世;同日,我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在京辞世;同年10月31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京逝世;2010年7月30日,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院士溘然长逝,在我国科学界享有盛誉的“三钱”至此成绝唱。
大师们的身形已成追忆,但大师们的处世风范将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传世,激励后人前行。
“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 巴金
生于:1904年11月25日
逝于:2005年10月17日
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在上海辞世,享年101岁对于巴金来说,看着爱人和身边的朋友一个个故去,是难言的孤寂。于是他说:“长寿是一种惩罚。”10月17日,101岁的巴金在上海逝世,走的时候安静无言。替他说话的,是他在漫长的艰难岁月中,留下的900多万文字。《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寒夜》、《随想录》……
巴金轶事:“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
“让每个人都有住房,每个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巴金的心里始终珍藏着这一美好愿望。巴金出生于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除了仁爱的母亲,巴金幼年另一位老师是轿夫老周。老周总跟他说:“要好好地做人,对人要真实,不管别人待你怎样,自己总不要走错脚步。”“火要空心,人要忠心。”
成年后的巴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是什么精神和力量,使瘦弱的老周在那样困苦的条件下,讲出这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仁义、道德、忠爱。而恰恰是这些,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为人之本。巴金把他的爱,他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反帝、反封建、反压迫,呼求平等、自由、幸福,是巴金作品主要内容。我们可以读到他火一样的文字:“我们的生活信条应该是:忠实地行为,热烈地爱人民,帮助那需要爱的。”“我的生活的目标,无一不是在帮助人,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每颗心都得着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得着自由。”
他的物理曾只考了5分 钱伟长
生于:1912年10月9日
逝于:2010年7月30日
“没有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就没有个人的一切。”“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这些都是钱伟长说过的话。在他出版的《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思考》一书中,第一篇文章便是《物理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 回顾钱伟长近百年的人生之路,爱国是他终生不渝的情怀。
轶事:从“偏科生”到物理专家
1912年10月9日,钱伟长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鸿声乡七房桥村一个诗书家庭。起先,他就学于家乡的七房桥小学,后来由于家乡失火,他又陆续进过荡口镇的三所小学,但学习时断时续,时间都不长。13岁时,他来到了无锡,先后在荣巷公益学校、县立初中、国学专修学校读书。16岁那年,父亲病逝,他随在苏州中学任教的叔父钱穆读书,学习到了数理化和西洋史,之后就一直跟随着叔父生活。在18岁那年的高考中,他以中文和历史两个100分的成绩走进了清华大学。
钱伟长属于“偏科生”,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他进入历史系的第二天,这一天正是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9.18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而蒋介石却奉行不抵抗政策,说中国战则必败,因为日本人有飞机大炮。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
起初,物理系主任根本不收他,经他软磨硬泡才勉强同意,但只能试学一段时间。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他废寝忘食,极度用功。毕业时,他成为了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1935年,钱伟长考取了清华大学研究院,在导师吴有训的指导下做光谱分析。为呼吁抗日救国,他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和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北平沦陷,他到天津耀华中学任教近一年。1939年初经香港、河内到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讲授热力学。那一年,他考取了庚子赔款的留英公费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突发,船运中断,改派至加拿大。1940年8月,钱伟长终于赶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主攻弹性力学,不久他就和老师联合发表了一篇论文,与爱因斯坦等著名学者的文章刊登在一本文集里,那时,钱伟长到加拿大学习才刚刚一年。
1942年,钱伟长获得了博士学位。在此后的4年里,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喷射推进研究所与钱学森一起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领域成果卓著。正当钱伟长在美国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回国,在母校清华大学当了一名普通教授。
“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是有差距的” 任继愈
生于:1916年4月15日
逝于:2009年7月11日
2009年7月11日4时30分,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3岁。
任继愈一生勤奋治学,勇于创新,始终站在学术研究的最前沿。他提倡沉潜笃实的学风,有几分把握说几分话,坚持真理。任继愈曾四次译注老子,因为他认为“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是有差距的”,随着人生经历的丰富,认识也加深一层,甚至修改前面的谬误。
轶事: 整理古籍与名利无关
任继愈先生的家人为他起名 “继愈”,是希望他能“继承韩愈”,成为文学大家。任老年轻的时候,的确想成为文学家,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
当时,北大被迫南迁,正是这次南迁之旅使得北大哲学系大三学生任继愈改变了人生理想和学术方向。回忆起当年的选择,任老曾说:“老百姓虽然没念过多少书,可他们一旦认识这个道理,国家要亡,人民就得当亡国奴,他们就会奋不顾身地拯救国家。他们最勇敢!出力,出钱,支持抗战,我觉得中华民族有一股力量,有看不见的一种传统,这个很值得研究。”从此,原本学西方哲学的任继愈,开始把自己的学问和脚下的土地联系在一起,他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潜斋”,意为潜下心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从双人床到单人床 启功
生于:1912年7月26日
逝于:2005年6月30日
启功先生字元白,1912年生于北京,满族。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汇文中学中途辍学后,发愤自学。稍长,从贾尔鲁先生(羲民)、吴熙曾先生(镜汀)习书法丹青,从戴绥之先生(姜福)修古典文学。刻苦钻研,终至学业有成。1933年经傅沅叔(增湘)先生推介,受业于陈援庵先生(垣),获闻学术流别与考证之学。
轶事:双人床换单人床
虽然启功一生没有儿女,但这却丝毫没有影响他和妻子的感情,而相濡以沫的共患难经历更让他们原本没有感情基础的包办婚姻最终演绎成为了一段“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挚爱佳话。
在赵仁珪帮助启功先生整理的口述历史中,启功自述说,21岁时他在母亲的包办下,与从未见过面的章宝琛成婚了。章宝琛不通文墨,而且是带着可怜的小弟弟一起嫁过来的。启功的母亲和姑姑在1957年相继病倒,重病的母亲和姑姑几乎就靠章宝琛一个人来照顾,累活儿脏活儿都落在她一人身上。成年累月,直到送终发丧。启功心中感激却觉得无以为报,就请章宝琛坐在椅子上,恭恭敬敬地叫她“姐姐”,还给她磕了一个头。
有一次章宝琛和启功开玩笑说:“我死后一定有不少人为你介绍对象,你信不信?”启功当时笑着回答说:“老朽如斯,哪会有人又傻又疯这样子做呢?”章宝琛说:“如果你不信,我俩可以赌下输赢账。”启功笑言:“万一你输了,那赌债怎么能生还?”章宝琛便说:“我自信必赢。”不料这一戏言果然成真。当章宝琛撒手人寰后,启功家中可谓“门庭若市”,不少热心朋友乐呵呵地手拿“红丝线”,进门就往启功的脚脖上系。启功先是以幽默自嘲谢客,此招不能挡驾,他就干脆撤掉双人床,换成一张单人床。启功用自己的真心和执着为这段先结婚后恋爱的佳话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燕园从此无此音 季羡林
生于:1911年8月6日
逝于:2009年7月11日
我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2009年7月11日上午9时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98岁。季先生在《罗摩衍那》后记中写道:“我恨不能每天有48小时用来工作,我始终不敢放松一分一秒。如稍有放松,静夜自思就感到十分痛苦,好像犯了什么罪,好像在慢性自杀。”在《九十述怀》中他曾幽默地说到他的生活习惯:“先天下之早点而早点”。如此惜时,如今能有几人能够做到?
轶事:大师内心的温暖
大师的内心,有着很多的温软的东西。季老早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赴德国哥廷根求学,在那里邂逅了一位金发碧眼,美丽温婉的德国少女伊尔穆嘉德,那段时光,季老的生命之火燃起耀眼的光芒。但是,季老早已娶妻生子。季老的妻子虽是农村妇女,但她贤惠、孝敬、专情,这使得季老在理智与情感中挣扎、徘徊,苦涩的恋情始终折磨着他。最终,季老选择了离开,回到祖国,并且把妻子接到了北大校园,可惜妻子还是早于季老撒手离世。而在遥远的哥廷根,当年那个美丽的伊尔穆嘉德,在季老离开德国后,终身未婚。她等待了一生。这多年里,季老是否背负了沉沉的感情的十字架?
一生激动过三次 钱学森
生于:1911年12月11日
逝于:2009年10月31日
在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钱老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轶事:一生激动过三次
“第一次是在1955年,我被允许可以回国了。我拿着一本我刚出版的《工程控制论》交到老师冯·卡门手里。他翻了翻感慨地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我钱学森在学术上超过了这么一位世界闻名的大权威,为中国人争了气,我激动极了。
“第二次是建国10周年时,我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激动得睡不好觉。”“第三次心情激动,就在今年。今年,我读了王任重同志为《史来贺传》写的序。在这个序里,他说中央组织部决定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这五位作为解放50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我能跟他们并列,心情怎不激动?!”
钱学森1955年离开美国后再也没有回去过。他坚持只要美国政府不对当年“驱逐”他出境正式道歉,他今生今世绝不再去美国。原来,凡在美国移民局的档案里留有被驱逐记录的,必须经由某种特赦手续才能入境。“我钱学森本无罪,何须你特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