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渠求助蔡元培学雕塑
2010年8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刘开渠求助蔡元培学雕塑
皖籍学子苦学成雕塑泰斗
记者 俞宝强
刘开渠参与并领导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工作
刘开渠
 

1979年,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以下简称第四次文代会)召开时,安徽萧县籍人士刘开渠、王子云、王肇民、萧龙士以画坛巨子身份同时出席会议,这在全国是少有的,一时传为佳话。而我国现代雕塑事业的奠基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馆馆长的刘开渠的成长,是与近、现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扶助和支持分不开的。近日,记者走进萧县,《萧县志》主编吴孝桐、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市县处处长张长明共同向记者讲述了大师刘开渠。    

“蔡先生,我想去法国学雕塑。”

刘开渠小时候家里很穷,小学毕业后是由安徽萧县教育部门用教育基金会的经费送往北京报考北京艺专的。他学习了5年,于1927年毕业,因为找不到工作,毕业后连饭都吃不上,自谋出路的他来到南京。在南京由张奚若先生介绍,在大学院找到一份专司抄写刻印工作。

刘开渠不甘心就此庸碌一生,常利用工余时间外出写生,学习绘画,并写一些谈雕塑的论文公开发表。而此时大学院长正是蔡元培。他不认识刘却读过他写的论文。刘开渠想求助蔡元培先生,帮助他去法国学雕塑,但虑及自己既非他的亲朋,又非他的学生,因而迟迟不敢开口。一天早上,刘在院子里又碰见了蔡先生,便鼓足勇气,上前对他说:“蔡先生,我想去法国学雕塑。”没想到,这位学界泰斗竟满口答应了他的要求。半年以后,蔡先生终于找到了机会送刘去法国,并委任刘为大学院驻外著作员,月薪80元。刘接到公函,高兴极了,但冷静一想,没有路费怎么办?80元连买船票也不够,他又去找蔡元培。蔡先生说:“我再给中法友谊会写信,让他们给法国邮船公司联系,在船票上打个折扣,这样你就可以走了。”刘开渠听了十分感激地说:“蔡先生,谢谢您!”

“过去只做菩萨,现在该轮到做人像了。”

刘开渠留学法国期间,蔡先生经常写信鼓励他上进,刘以优异的成绩屡屡向蔡汇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刘产生回国救亡的念头,他对身边的人说:“我的祖国正遭受外敌侵略,我怎能安居异邦!”但是,巴黎社会对文艺工作给予的便利条件,使他一度认为巴黎才是自己艺术创作的最佳环境,曾想久留法国。他带着十分矛盾的心情,写信征求蔡先生的意见。蔡先生回信说:“国内雕塑事业需要人,可以先回来看看,工作一个时期,以后还可以再去法国……”蔡先生的信,使他下了回国的决心。

1933年6月,刘开渠告别了留学六年的巴黎。回国后刚到上海,便去看望蔡先生,向蔡先生汇报他在法国的学习情况。蔡先生听了很高兴,对刘说:“你能回来为中国雕塑工作,这是很好的。希望今后你为中国雕塑开创一条新路子,担负起雕塑教育工作。”

最使刘难忘的是,在他看望蔡先生时,适巧碰上了鲁迅先生,蔡先生把刘介绍给鲁迅。鲁迅先生对刘说:“过去只做菩萨,现在该轮到做人像了。”鲁迅简短的话语,勾画出中国雕塑革故鼎新的轮廓。刘开渠对鲁迅先生、蔡先生的话语身体力行,开启了中国雕塑事业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即由以宗教题材为主向以反映现实生活题材为主转化。在这一历史变化中,刘开渠努力用他的作品讴歌人民大众和中华民族杰出的人物形象,创造出现代中国雕塑的写实风格,诸如《蔡元培像》、《梅兰芳像》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渡江”、“支前”等大型浮雕,都是他的代表作,在我国现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珍品。

积极促成萧县首届书画艺术节

刘开渠成功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萧县被誉为“国画之乡”后,刘开渠十分高兴。1986年8月,他不顾天气炎热,从北京风尘仆仆地回到家乡。他说:国画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东西,把国画还给人民,让群众都爱画画,在劳动、工作之余画国画,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国画不仅文化部门抓,全社会都在抓,其意义更加重大,不愧为“国画之乡”。不过,要在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还须继续努力,他建议在适当的时候,安排一次书画艺术活动,由他牵头恳请萧籍艺术家回家乡一趟,并邀请一些国内外知名画家来萧县同县内画家座谈,交流画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这一盛会经多年准备,终于在1992年11月18日到19日举行。刘开渠因年事已高,加之当时天气渐冷,遵医嘱未能亲临萧县,但他挥笔写下了“中国国画之乡萧县首届书画艺术节”的会标。艺术节开幕前一天,他又发来贺电,预祝艺术节圆满成功。在刘开渠先生的关心下,这次活动共汇集海内外萧县籍书画艺术家、书画工作者书画作品3000多件,从中选出1600幅精品佳作,在县城分20个展点、34个展室展出。

曾联名倡议创建萧县圣泉碑林

1989年夏,刘开渠和王子云、王肇民、萧龙士等几位艺术大师联名发出创建“萧县圣泉碑林”的倡议。

同年底,开渠先生向去京的家乡人表达自己急切心愿:“趁着萧籍在全国知名度高的艺术家尚健在,要抓紧把他们的作品征集来。给萧县留下点纪念。一旦这些人故去了,将是一件很遗憾的事。”1990年1月22日,开渠先生又挥毫写下《圣泉寺碑林》寄来,并附信说:“70年前我曾在萧县高小读过书,回想起来,县城里旧时的人文建设,如圣泉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错,但可留恋思考的东西少,能兴建并注意收集书法刻成碑林,这非常好,我写了《圣泉寺碑林》未知合用否?……”当他听说创建圣泉碑林遇到困难时,于1990年3月25日同他的老师王子云联名给萧县人大常委会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们都是远离家乡、但念念不忘桑梓的老年人,曾提出创建‘萧县圣泉碑林’的倡议。这是有关全县人民的文化教育的事,我们现在为此事特向你会提请,将此事作为一个议案提出,是否可行,尚祈裁酌。”他们以普通公民身份向家乡最高权力机关提出一份议案,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文化建设事业的一片深情。刘开渠先生生前多次说过要亲自在萧县县城建立一座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雕塑,或者是象征性的雕塑物,为萧县增加文化光彩。但因为做雕塑比较费时间、费钱,“只好等以后再说。”可是谁也没有料到,他于1993年6月25日不幸逝世,留下了这桩没有实现的心愿!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