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口上过日子,阎王殿前干工作。”从1949年到今天,这里的炮火硝烟从未停歇,生死考验时刻伴随。记者近日走近驻守在邙山深处的济南军区某报废武器弹药销毁站,感受他们不一样的生活。
“他们不会笑”
故事就发生在不久前。
济南军区一位将军到这个销毁站检查工作,他来到弹药销毁工房,顺着一条条流水线走了一遍。官兵和军工们紧张有序地工作着,没有人认真看他一眼,朝他一笑。这里的每个人仿佛是与销毁线浑然一体的机器人。
看着看着,将军情不自禁,向这些不看他一眼的人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陪同检查的销毁站站长吴二君告诉将军,这群有血有肉的“机器人”,从不为拆弹之外的事分心,却对销毁线上一丝一毫的异常有着非同寻常的敏感。
2009年10月19日,手榴弹销毁工房正在集中销毁某型手榴弹,职工崔英坐在上弹间的控制座上工作着,嘈杂之中,她突然听到传送带上好像发出“嗞”的一声响,立刻警觉地盯住监视屏,只见一枚木柄被拔断的手榴弹正在传送带上“哧哧”地冒烟……
“坏了,传送带的下一环还有4个人呢!”
来不及多想,她“咔”的一声按下停机键,并大喊一声:“要爆炸了,快跑!”大家刚跨过安全线,“轰”的一声,手榴弹在抗爆间内爆炸了。
毫发无伤的大伙儿走进抗爆间,只见屋顶、墙壁上炸出了数十个小弹坑,灯管和监控探头被炸得粉碎,缓冲玻璃无一幸免,地上满是弹片、石块和碎玻璃,看得大家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2009年,总部、军区下达该站弹药销毁和调运任务12400多吨。说得形象点,他们的工作量就是一天一列车,一年一座山。
“他们不会怕”
“我们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怕’字。”销毁站业务处处长代勇真诚地说:“真的,怕就没法干,干了就不能怕。”
代勇举例为证:手榴弹正常销毁爆炸发生率为十万分之一,而在这个销毁站的记录上,仅2002年以来就销毁了130余万枚,却只发生过6次爆炸,不到二十万分之一,且没有伤过一个人。
炮弹、引信、雷管、炸药,这些顷刻间就能让人血肉横飞的东西摆在眼前,感到害怕是正常的,但这里的干部却不能这么想。在销毁站有条不成文的规矩——现场的最高领导处置最危险的情况,谁也别争!
2008年7月6日清晨,野外炸毁场。销毁室的官兵们点火后,爆炸声却迟迟未响,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哑炮了!”这可是60余枚废旧炮弹和手雷,处置不当后果可想而知。
销毁室教导员冀长忠第一个从隐蔽区走了出来。
“退回去!注意隐蔽!”看到有人跟了出来,冀长忠口气异常严厉地制止,自己一个人拿起铁锹向埋设点爬了过去,轻轻地挖了起来。万幸只是引爆雷管哑火,冀长忠很快排除故障,重新点火,顺利返回。他刚跨进隐蔽区,几个大男人抱在一起,久久不肯松开。
“他们不会老”
在设在大山山坳处的弹药销毁现场,握住拆弹工崔军干枯的手,望着他颇显苍老的脸,记者脱口喊道:“老大哥,你辛苦了!”离开他没几步,政委李铁军悄声告诉我,他叫崔军,比你小几岁,还不到45岁呢。
革命者永远年轻,指的是思想和心灵。拆弹苦,不必说,但这里的人却保持年轻的心,散发着特有的朝气。翻开销毁站的花名册,这群拆弹人里有9对夫妻,姐妹岗、兄弟班、妯娌线比比皆是。先后有7个儿子接过父亲的枪,10个女儿站上父亲的岗,前赴后继、代代献身拆弹事业。
20多年前,站里的老英模魏文贵因病休养,销毁线上人手紧张,一时很难招进人来。魏文贵硬是劝说18岁的女儿魏偃迅放弃了高考,走进了拆弹工房。姑娘很争气,连续7年被评为先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个文静美丽的小姑娘,在紧张高危的拆弹流水线上,被磨炼成一个面黄肌瘦的“拆弹大娘”。
有人问她悔不悔。她淡淡一笑:“销毁弹药是危险,可一个国家,没人愿干这事哪能行?”说到动情处,她把头一仰:“拆弹大娘算什么?只要国家需要,我愿一直干成个拆弹奶奶!” 据《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