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传乡:历史名村彰显“圩文化”
2010年8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铭传乡:历史名村彰显“圩文化”

朱玉婷 实习生 王鑫 文 王恒 图
刘铭传墓园
合肥最古老的桂花树
合肥县遗址
 

说到肥西县鸽子笼村和启明村,也许很多人未必知道。在第一批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上,赫然在目的鸽子笼村和启明村,都坐落于赫赫有名的淮军故里——铭传乡。

铭传乡人文荟萃,风景优美,这里是清末淮军著名将领、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等人的故乡。大潜山、圆通山森林茂密,一年四季鸟语花香。磨墩湖、潜山湖波光粼粼,清澈透底。这一次,我们寻访安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踏上了铭传乡的土地。

朱玉婷 实习生 王鑫 文 王恒 图

“第一巡抚”铭传府邸

汽车疾驰在乡村公路上,一路上绿树成荫,风光秀美。路边是农户家崭新的楼房。铭传乡距省城合肥40公里,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

这里就是淮军著名将领、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的故乡。刘铭传出生于安徽肥西县一个世代耕织务农的农家,一生南北征战、战功显赫。1868年,奉旨督办陕西军务,旋因积劳成疾,辞官回乡,回乡后择址兴建新宅“刘老圩”。

刘老圩就位于大潜山西南面。据说,整个刘老圩圩基包括水面占地约6公顷。原有古色古香的大小房屋300余间,而现在仅残存几余间了。

在经过数小时的乡间小路的跋涉,我们终于到了一代名将的数百年前的宅邸。

绿荫掩映“刘老圩”

走进刘老圩,这是一个盛夏的午后,整个圩子没有一个人,灼人的暑气、历史的沧桑四处弥漫。荒草丛生处,处处可见散落残断的柱基、条石。圩内树木茂密,空旷的圩子里伫立着几座当年的房子。“这里的建筑很多都是新建的,解放初因军工建设需要改建为仓库。”启明村支部书记冯世友向我们介绍道。

沿着小路往里走,冯世友指着道路右侧的几间房屋说:“这是刘铭传迎客会友之处。”刘老圩西水面上有一大岛,是读书的好处所。据说,当年刘铭传常在此读书,后有栈桥通往岛上。晚年时曾拆了栈桥,每天摇船送孙辈到岛上读书,中午送饭吃,傍晚才准回家。

整个圩子草木葱茏,在残存为数不多的古树中,有一棵广玉兰。这棵广玉兰,树形独特,状如巨伞。“这棵广玉兰可是有一段来历的。”据称是当年慈禧太后御赐之物。虽然刘老圩当年的荣光已渐渐随时间远去,这棵古树让我们依稀隔着时空感受到当年显赫的一幕。

百年丹桂见证沧桑

离开启明村,我们继续赶往另一个文化名村鸽子笼村,据说这里不仅有蟠龙墩圩子,还曾经是合肥县政府所在地。

从刘老圩向东约三四里,就到了铭军大将刘盛休的故居蟠龙墩圩子。蟠龙墩圩子现为鸽子笼小学所在地。蟠龙墩原是刘铭传的扎寨地之一。刘铭传的族侄刘盛休选择在此建圩,颇有眼光。圩子依地形而建。原有徽派建筑200余间,现皆不存。

蟠龙墩圩子,在大潜山北面两华里的冲地里建造的,依山傍水,优雅别致。圩内依地形分东西两个圩子,有木架砖瓦结构房屋二百余间。西边高地为大圩子,是刘盛休胞兄刘盛儒之住所,前后五进,每进十间,加之厢房、仓库、雇工勤杂住房及一些附属房建筑计百余间。东边低处的圩子,为刘盛休卸职回乡后建造的,称小圩子,圩建筑亦是五进,每进10间,加上厢屋及其它建筑,也有近百间,故蟠龙墩圩子素有大小圩或东西圩之称。

如今,整个蟠龙墩圩子仅保存其外貌和大圩内一株近百年的丹桂树,这棵桂花树也是合肥地区最大最古老的桂花树,而圩内其它的原有建筑已全然无存。

随处可见的历史

在铭传乡随处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印迹,无论是刘老圩的所在地启明村还是蟠龙墩圩子的所在地鸽子笼村。也许是地上的几个瓦砾,也许是路边的一棵古树,都可能是穿越历史的明证。

“老合肥县的遗址也在这里。”鸽子笼村路边的一片瓦砾便是明证。据史料记载,西汉初境域东南为合肥县,西北为成德县。东晋废成德县入合肥县。乾隆三十六年合肥县设官亭巡检司辖西乡,青阳巡检司辖南乡。1912年后撤庐州府;1938年6月合肥县政府迁至肥西潜山乡鸽子笼圩子;1945年迁回城内。

而在启明村,穿过一片农田在不远处有一个草木丛生的墩子。据当地人介绍,这个墩子不是一般的墩子,叫做“霸王墩”,传说是当年楚霸王点将时所用。

我们在夏日午后灼人的阳光下,仰望千载之前的光阴。无论这个关于楚霸王的传说是否真实,我们都知道脚下的这片土地的厚重无愧于文化名村的称号。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