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片被遗忘的池塘。
小时候,奶奶家门前也有一池的荷花。每入炎夏,荷花的香远便会伴着我和伙伴们的嬉闹声,陪着大人们呼唤孩子们回家的怒骂声。最令我高兴的是,当荷叶枯萎荷花凋谢之时,它还会奉献出鲜嫩的果实——莲蓬子和清藕。奶奶常说,幼年的我极为淘气,剥开莲蓬不为美食,单只为窥看青衣掩藏下莲心的秘密……
上世纪80年代末,奶奶搬家,从此离开荷塘。我与荷彼此失散了,荷影只在梦里依稀,逐渐遗忘。只是公园深处池塘,我不经意地停留,看那荷花依然故我,依然“独善其身”,依然“宠辱不惊”。 叩开的记忆中,当年陪我跳飞机,放风筝,捉迷藏的童年玩伴,可是别来无恙?
就像国人对梅兰竹菊的热爱,中国文人和荷花的情结同样源远流长。作为文人精神的一种依托,荷花实在承载着很多美丽的向往,成了古今墨客们高洁言志的象征,因而化身为独特的文化符号。在他们的眼中,夏荷象征清雅的品格和清凉的智慧,而让人伤怀的秋,荷同样拥有生命,充满着思念与感伤之绪。于是,以荷花作为创作题材的作品从来都是经典。
我说,一年一次的荷,终是时光的流动,生命的再生。
文/张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