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著名老一辈艺术家张锡奇,因病医治无效,于8月5日逝世,享年83岁。张锡奇遗体告别仪式已于8月11日上午在合肥举行。说起张锡奇导演,很多年轻人都觉得有些陌生,可是说起他的作品,很多上了年纪的人还是记忆犹新的。张锡奇导演为中国的戏剧、电影和电视事业奋斗了50多年,并先后获得国家奖18个,国际奖1个和省级奖3个。从事表演、导演工作以来,导演了话剧、黄梅戏、京剧、庐剧等100多个剧目。参加了6部电影的摄制,导演了50余部集电视剧,为安徽培养了两代导演、导演专业艺术人才。特别是首拍了安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视剧《最后一幅肖像》,为安徽电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执导话剧上演一百多场
《霓虹灯下的哨兵》是安徽省话剧院副院长孟祥伦进团出演的第一部话剧,当时的身份还是学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来,孟祥伦依然激动万分,“当时这个话剧一共演了一百多场,从夏天一直演到冬天,火爆程度完全不下于现在的‘大片’,但仍然是一票难求,买票的人总是在外头排起长长的队伍。很多单位都是一百张一百张的来买票,可是由于票数有限,我们只能以打折的票数来回应他们。”孟祥伦还保留了当年的话剧宣传册。
从来不拿自己当团长
“张锡奇团长是1958年来到安徽省话剧团的,在我们这些小字辈的眼中那真是大师级的人物了,因为我刚到安徽省话剧团,是张导演把我们招进来,亲自教我们演戏。”谈起张锡奇导演,现在已经是安徽省话剧院副院长的孟祥伦眼中依旧流露出崇敬之情,“当时的演员是不参加舞美的布景工作的,自从张锡奇团长来了以后,把他曾经的军队作风也带到了我们团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次张团长带着我们一群小伙子,在博物馆的大广场上为舞台布景,大伙一起干得热火朝天,虽然挺累,但大伙都挺乐意,后来想想,这样做不仅仅让大家对话剧的舞台设计更为熟悉,也增加了整个剧团的内部凝聚力。”
要做小姐少爷的滚回去!
说起张锡奇导演,同样身兼演员和导演于一身的米国强最有发言权。昨日下午,记者采访到了为了参加张锡奇的告别仪式,专门从外地赶到合肥的米国强导演。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行路难》剧组在淮南煤矿拍摄时,有的年轻演员吃饭剩下很多食物,他将剩下的半碗稀饭半个馒头全带回去自己吃了。随后,张导很严肃地召集了所有的演员,当着大家的面一巴掌拍在桌上,怒斥道:‘你们谁的工资比我高,要做小姐少爷的给我滚回去!’第二天开始,在食堂里再也没有见到过食堂有剩下的饭菜了。”
中风之后依然坚持工作
采访期间,米国强导演始终重复着一句话,“要想图享受跟张导算是跟错了人,要想出精品跟着张导干绝对没有错。”“为了艺术不要命”,是米国强导演对张锡奇的另一个评价。
1985年,张锡奇在执导电视剧《铁画传奇》拍摄的时候,遭遇了徽州地区黟县的山路,即使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他仍坚持自己的工作作风,每一个分镜头都要亲自指挥。他在黟县的山区一呆就是32天半,后来在拍片现场实在体力不支,靠着米国强的肩膀上就昏迷了。虽经医院查出是中风,张老仍然放不下自己的工作。米国强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现在想起来还捏了一把汗,完全就是生死关头啊,幸好抢救及时把张导救回来了。待到身体稍微转好,手还依然不太灵活的他就开始参与到剪片子的工作中,做到了每一个细节都亲自指挥,心中有数。这个片子是和芜湖一起拍的,拍成后也成了芜湖的历史见证片而被收藏。”
一生不为奖却被大奖青睐
张锡奇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戏剧、电影和电视事业。而一生不在乎获奖的他,却一直是大奖青睐的对象。早在1950年,他所扮演的齐得贵一角的影片《钢铁战士》,就获得了全国优秀影片奖,1951年还荣获“卡罗·维发利”第六届国际电影节“和平大奖”,他本人还在1957年被文化部授予表演一等奖——金质奖章一枚。两获“飞天奖”三等奖,并有几部电视剧分获全国首届“乌金奖”第二、第三等奖。其中他于1987年导演的黄梅戏电视剧《这家没男人》获得全国第三届戏曲电视剧一等奖,及第九届“飞天奖”三等奖。离休之后,1994年执导的越剧《弥留》还获得“最佳导演”奖。2000年7月,他荣获中国“双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的称号。这位德艺双馨的老一辈艺术家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以及对安徽戏剧事业的人才培养、剧目建设和艺术水平提升作出的贡献将永远值得后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