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中国的总体GDP已经接近或者超越日本的消息,从中国官方有关人士那里传出来,在海内外引起了不少回响。
GDP通常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标志,没有一定量的GDP就成为不了大国。按照学界的一般标准,GDP总量是大国的一个综合国力基本标志。但是,这并不是说,GDP总量越大,国家力量就一定越强。这取决于各种不同的因素。例如GDP的来源,GDP是否来自经济制度、技术的创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是简单的经济规模扩张和财富的积累。再如GDP的去向,即所生产出来的GDP如何配置和使用。配置和使用得当,就可以有助于制度建设,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但配置和使用不当,反而会阻碍制度建设和可持续的发展。
从这些视角来看,人们不但不应当对中国成为GDP大国感到骄傲,而是应当对流行很久的GDP主义作深刻的反省。很显然,快速的GDP增长,不仅没有支撑中国方方面面的制度建设,而是在快速摧毁社会赖以生存的一些最基本的制度。
有关部门对破坏社会而得来的GDP的有害性也是有认识的。近年来不断有政策出台来限制单纯的GDP追求,但是GDP的核心地位并没有丝毫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进程迟缓的社会制度的建设,远远弥补不了GDP主义对现存制度和社会的破坏。制度建设在GDP主义面前败下阵来,这是中国社会不稳定的主要根源,也是阻碍中国成为真正大国的根源。
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但制度建设更为重要。这是近代中国史的经验教训,但很难说人们已经学到了这个教训。世界历史也表明,一个国家是否崛起的标志是制度建设,而非单纯的GDP。如果光说GDP,中国在19世纪20年代是世界上GDP最大的国家。但很可惜,20年之后,中国就被英国所打败。
必须意识到,如果一味屈从于改革的困难,没有有效的制度建设,那么单纯的GDP不但成就不了中国的大国地位,而且也会最终走向自我击败。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也要预防历史悲剧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