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名人隆重推荐”、“中国顶尖十大XX联合推荐”、“中国著名XX联合推荐”……如今,这已成图书市场上的一道风景,只要是图书,封面必然会有名家推荐,其中语言不乏肉麻者,据记者统计,有的名家甚至在一个月内推荐了10多种书,令人不禁生疑:这些名家真的看了这些书了吗?他们知道他们推荐的书的内容吗?(摘自《北京晨报》)
走进书店,大多数书都充斥着这样的 “百名作家震撼推荐”、“连续10月获名家隆重推荐”、“中国10大商学院院长联合推荐”等等,一个比一个夸张,其荐书语已经达到了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可这样的书还是受到了读者的青睐,正如他们所言,因为时间和精力的关系,买书时不可能一本一本去翻,只有看是否有名家推荐了。如此一来,“名家荐书”似乎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推荐“指数”也是水涨船高,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书籍毕竟是文化商品,质量好坏的评价谁最有权威?当然是文化名人了!然而鱼龙混杂的现象层出不穷。甚至于一本书靠一个名家已经不够了,往往要几个名家“联合推荐”。
要说推荐无可厚非。名家的眼光和视野,决定了他的水平,所推荐的书目应该从品质上来说,绝对上档次。但坏就坏在,名人所荐之语,倘若作为宣传语,夸张一点也无可厚非,很多人反感的原因在于,这些打在封面上的语言,充满了争相浮夸的词汇,而没有书本本身的内容,读者根本无法从其中获得书籍本身的信息。要说起来,出版商为了吸引眼球,在用词上尽力夸大,但是最后的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有网友说看到荐书雷语时,竟连作者和书名都忘了看,便忙不迭地放下书。
实际上,即便是推荐的名人们,也常常难免尴尬和无奈。作家陈村也是常常“被推荐”的名人,他曾公开批评“名人推荐都是狗皮膏药”。名家荐书,是引导还是误导,由此可见一斑。 张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