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法国电影,很多人的神经就要紧张起来,主题高深,正襟危坐,艺术性,哲理性的大帽子纷纷扣过来,如果说不能打起十二分精神来欣赏似乎自己心里都会有亵渎高尚艺术作品之嫌。但也有例外,对于像我这一类的主流观众而言,经过了长期的、潮水般的商业电影浸泡之后,反而想重新找到一些新鲜的题材来刺激下麻痹的神经,于是,吕克·贝松出现了。对于法国电影的印象不像很多人那么宽泛:塞纳河畔的风景,浪漫纯真的爱情和自得其乐的幽默,这些都太过于模糊,法国在我印象中只有三个名字:吕克·贝松,让·雷诺和苏菲·玛索。把吕克·贝松放在第一位,是因为他发掘了让·雷诺的好多面。
至于导演风格,吕克·贝松不像蒂姆·伯顿那么童趣式地异想天开,他脑子里的东西十七八岁就定性了——《第五元素》状,光怪陆离的科幻世界和现实世界。为了不想重复自己,陷入许多电影大师创作生涯后期的窘境,吕克·贝松曾发誓一生只拍十部电影,但如今《阿黛拉的非凡冒险》却已经是他个人的第12部作品。可以看出这位顽童对于电影的依恋和执着,但当被问及“自毁誓言”这个话题时我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不过吕克·贝松自己却很轻松自得,“我不是政治家,我是一个艺术家,所以我有权利在一天内改变很多次主意。我甚至有权利信口开河。”顽童本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虽然一时对于大师风格的转变有些难以接受,脑子里依然不断冒出:更喜欢他早期的《碧海蓝天》、《地铁》之类作品的调调,但就像贾樟柯回应冯小刚“无大师论”的那样,张艺谋片子再烂,还是大师。烂,是相较于其以往的水准;不烂,是相较于整个电影行业的水准。在现在这个烂片大行其道的世道,恐怕是“没有最烂,只有更烂”反而正合适些。